有一种鸟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不仅仅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更因为他在被关的时候得到了很多鸟儿的营救 ...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艾未未作品.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艾未未作品. Show all posts

22/05/2013

艾未未发布首支重金属摇滚歌曲《傻伯夷》

歌曲地址:
http://aiweiwei.com/music/dumbass





傻伯夷

当你要出击,他嘟囔非暴力,
你拧他的耳朵,他说这样不治拉稀。
你说你马勒隔壁,他说他天下无敌。
你说你马勒隔壁,他说他天下无敌。

宽恕你大爷,容忍你妈逼,
素质你妹耶,至贱则无敌。
宽恕你大爷,容忍你妈逼,
素质你妹耶,至贱则无敌。
傻伯夷啊傻伯夷,傻伯夷啊傻伯夷,
傻伯夷啊傻伯夷,傻伯夷啊傻伯夷,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像一个傻逼一样站出来,国家就是一只鸡啊
菊花开遍原野,哪哪儿都是傻逼。
菊花开遍原野,哪哪儿啊都是傻逼。
宽恕你大爷,容忍你妈逼,
素质你妹耶,至贱则无敌。
你说你马勒隔壁,他说他天下无敌。
你说你马勒隔壁,他说他天下无敌。
菊花开遍原野,哪哪儿都是傻逼。
菊花开遍原野,哪哪儿啊都是傻逼。

16/04/2012

艾未未新文章:中国政府的审查永远打败不了互联网

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笔杆子保政权"。你会发现宣传舆论和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是专制社会最重要的任务。在互联网到来之前,人们只能看电视和《人民日报》,他们会从字里行间揣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就很不一样了,报纸还在讲新闻,但是在新闻出现在报纸上之前,每个人都已经在网络上讲开了。

我始终认为戈尔巴乔夫在俄国发动的"开放性"革命更为重要。开放与透明是唯一可以制约黑暗势力的手段。中国公民从未真正获得表达他们观点的权利,虽然宪法说你可以,但是现实中这么做却很危险。在西方,人们认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在这儿,这个权利是政府施舍、从未真正让你用过的东西。

尽管我们实行了改革和开放,但是这个所谓"开放",并非是"开放社会"的开放,而是指向西方打开大门,是一种实用措施而非一种政治理念。在一开始,即使在西方也没有人预见到互联网会对言论自由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也没有预见到社会媒体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当时的人们只是认为这是一种更快、更有效、更强大的交流工具而已。

但是自从我们有了互联网,可以写博客,现在又可以写推特微博,人们马上开始利用网络分享思想,获得了一种新的自由的感觉。当然在这些被分享的东西中,有些不过是你今天早饭吃了些什么,但也有些是对新闻事件的认真讨论,不管怎么说,人们已经开始学习如何行使他们的权利。这是一个难得的时刻,一个值得珍惜的时刻,人们开始感觉到言论自由的清新空气。互联网如同一片无人的荒野,具有特殊的游戏规则、语言套路和姿态动作,人们已经开始利用这片空间分享共同的感受。

但是政府是不愿意放弃控制的,封锁了互联网上最常用的交流平台,比如推特(Twitter)和脸书(Facebook),因为这些人害怕自由的讨论,而且他们还不断删除信息,政府的电脑似乎只有一个按钮:删除。

但是光凭言论审查还不管用。毛泽东已经说过,枪杆子和笔杆子同样重要。他们会在夜半三更之时闯入你家抓人,给你带上黑头套押到一个秘密处所对你进行拷问,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让你罢手不干。他们会用你的家人来威胁你:"你的孩子以后别想找工作了。"

然而,与此同时他们却还在大谈什么让国家文化更强大更富创造力。如果一个人从未享受过主动选择信息、自由认同任何形式的政治理念、以激情和想像来发展自己的个性这些权利,他们怎么可能变得富有创意?这与人的天性不符。如果你对任何个人主义的基本要素、独立思考、乐于冒险并承担后果、以及勇于负责等等统统反对,你能期待产生什么样的创造力?

这些做法将会在今后几十年内,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落后于人,你难道希望制造一代又一代只会在富士康打工的年轻人吗?每个人都想要个iPhone,但是在中国你设计不出iPhone来,因为它不只是一件工业产品,它的诞生来源于对人类天性的认识。

不过如果没有言论审查,我想我远远不会像现在这么有趣,在各种困扰中试图寻找出路,让人生变得更有意思。我经常看到我的几只猫会把它们的玩具放在一个满是障碍的地方,这时候它们的游戏就变得生动有趣了。

言论审查者背后的想法是:"我有终结话语权,不管你说什么,下结论的都是我。"但是互联网就像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大树。每一个人都有终极话语权,不管那声音有多么微弱。哪怕是轻微细语,都会让言论审查的威力垮掉。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很叛逆,我的头发留得很长,正当我打算把头发剪短之时,我的父母对我说:"头发太长了,剪了吧。"这时我反而觉得应该再留长一会儿,于是我的头发就越来越长。整个一代年轻人现在都像是这个样子,与他们只顾得上挣钱养家的父母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中国似乎在言论控制上做得很成功,但实际上只是在积累压力。这就像是修建水坝:他们认为将来水位会上升,于是把水坝修得更高一些,但是水库中的每一滴水都还在那儿。他们不知道如何让压力释放出来,他们只会继续维持着控制,把问题留给下一代人。

当然,目前整个系统崩溃的时刻还没有到来,于是许多其它国家就十分仰慕他们用于控制的技术手段。但是他们必须认识到,从长远来看,他们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住互联网的,除非把它整个关闭了,但其后果又是他们无法承受的。互联网是无法控制的。如果互联网是无法控制的,那么自由将最终获胜。事情就这么简单。

来源卫报:
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isfree/2012/apr/16/china-censorship

28/03/2012

艾未未《我不愿意离开中国》(德国《世界报》)

德国《世界报》原文地址:
http://www.welt.de/kultur/article13947429/Ich-bin-nicht-bereit-China-zu-verlassen.html

中文:

我不愿意离开中国


从我出生的那一天起,父亲和家庭经历经历了迫害和被歧的痛苦。我从中学到了忍受巨大痛苦和凌辱的能力。父亲个人经历了国民党的监狱、共党的流放,迫害和苦了我的家庭生活内容的最基本状。我适应这种状,也很了解种状。我中国的人性,政治的残酷性和野蛮性,都有着非常清晰的理解。对于我来承受政治迫害已不是新的事情,我也没有任何幻。当然,并不意味着你就准备好了,就可以承受突如其来的种种痛苦。

如果我,如何能成今天个状,肯定有以下几个因素。一个是我出生在中国,经历了若干个不同的期:童年的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去了美国纽约后的经历,之后再回到中国,已有将近二十年。几次经历,使我对中国社会有着比较强认识。我认识的中国社会问题,很大程度来自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它一直是一个封建社会,在仁、义、礼、智、信这种礼教政治的控制之下,每一个人的个人位置都是非常确定的 。共产党将这个封建礼教打破以后,仍然沿用了封建文化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对权力和权威的认同和服从。这导致统治者的行为不受局限和权力滥用的可能,这也是今天政治的现实。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是统治者说的。唯“上智下愚而不移”,是说生活在社会上层的人是智慧的,而下层的人都是愚蠢的。孔子说唯此而不移,这是封建社会的秩序,秩序是确定的。今天开两会,从他们的方式、态度和行为上可以看得出来,权力在文化中发挥和渗透着。这完全是上层和下层一种断裂的状态。显然,这片土地离民主社会很远,这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政权,它的野蛮和非理性的特征始终是持续保持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参与和表达化为虚有,社会在基本层面上否认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和个人的欲望和需求。当大家公认,作为个人是不能够提出政治见解,没有真正美学和伦理学判断的时候,这种全民的放弃,就变成了极权主义生长的最佳土壤。

作为一个艺术家,自由表达和建立交流是我的天职。我在表达过程中发现很大的空缺,我说的很多观点,实际上谁都可以说。即使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百分之八十的人会拒绝去说,剩下百分之二十的人会说,但是却没有人能听得见。这导致了百分之百的没效果。我公开的表达了这些观点,已经算是非常特殊,一个有社会影响力或者生活处境很好的人,为什么会和权力对抗,已经让很多人不太理解;但同时,这个状态又给了我很大的空间,由于没有人说,我的行为就变得很明显和突出。再就是,我的声音有可能被听到,因为作为艺术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可能被听到,直到这几年,我在国内完全被禁。

然我做艺术时间,但是,在其中很多阶段,实际上我是处于一种放弃的状态,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太关心艺术问题,而是对建筑、设计、甚至收藏,还有策展、出版这些事情,产生了比较大的兴趣,直到我找到互联网给我提供的可能性。在05年年底的候,新浪要求我开一个博客。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用过电脑,也没打字。然最初很不熟悉,但是很快我就自的克服了不足,成一个比较熟的网使用者。博客对于我来说,第一次将个人孤立和切断的事打破,入一个与他人,可以随随地建立一种新关系的交流方式。这在以前的经验中是很以想象的,种关系的确来了新的自由表达的可能性。这时候,我才真的意到“媒介本身就是信息”。得我的第一篇博客,只写了十二个字:“表达需要理由,表达就是理由。”2007年的Kassel文献展,我做了作品“童话”。在做“童话”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和多种的可能。这是我开始发生变化的一个很大原因。

由此经验,我08年开始,做四川汶川地震遇难学生调查,这是另一次主动通过网络交流发生的事件,通过和志愿者的招募、交流,实地的考察,信息的整理,并且在博客上的公布,使这个调查成为了一起非常成功的社会运动案例。作为个体参与到社会重大公共事件中,起到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共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这个事件使我的博客被彻底的被永久关闭,由于不可能再使用国内互联网媒介,促使我使用了推特。在推特上,我每天公布死亡学生在当天的姓名、生日,动员网友们对每个学生的名字的朗诵,并寄回给我们,合成了一个叫做“念”的声音作品。

这些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致使我们在以后现实当中,遇到的很多事件,包括我在四川被因为为谭作人作证,被警察施以暴力,之后在So Sorry的展览过程中做了脑部手术,回到成都后再次申诉,并引发后来一系列政府的报复行为,包括,对我监视居住,工作室拆除,再后来,对我秘密拘捕关押,以及释放之后的1500万的税款事件,以及网上借款行为,都变成我们在网络上进行自觉表达和参与社会事件的活动。将艺术融入今天的生活,融入一个国家惨痛的现实,融入个人理想、个人表达的一种尝试。我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这些表达是有效的。这种表达成功的尝试将个人的艺术行为融入到社会变革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可能性中。

我发现在互联网时代,即使我在国内已经完全被禁,从09年开始,至今已两年半时间,我的网络影响力仍然在不断的增加。我被关押监禁,在放了以后,推特上的跟随者增加了将近一倍,从七万到目前的十三万人,这是一个很奇异的的现象,同时也是一个测试。政府打了一个很简单的主意,他们把我抓了,然后以经济犯罪的借口来惩治和污垢我。被抓后的第一天,他们面对面地告诉我,“你攻击政府,我们要把你搞臭,让人们知道你是一个骗子”。我当时比较愤怒,告诉他们:你们这样做挺好笑的,是因为我有不同的政治观点。他们刚开始跟我说,是诈骗,经济诈骗,我觉得这罪名非常好笑。他们后来摊牌了,说他们实际上是想削弱我的影响力。原因是我在外媒和推特上对政府的批评,他们直接跟我这样说,这令我觉得他们挺坦率的。但是我在想,这罪名有没有可能成立呢?我说,你认为一个90后年轻人会相信你们说的这些话吗。他笑了,说,大部分人是会相信的。我想,这是他们压的一个赌注吧。

我出来以后才知道,他们确实做了大量的抹黑和诬陷的工作,当然,是技术质量很低下的抹黑,直接、明摆、很容易看出来他们缺少耐心,连制造舆论评论的“五毛”也是教养很差的那种。从这点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才会做大量低质量的抹黑,包括环球时报和境外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都失去了风度。关于我的案情,国内报道极少,他们回避公开讨论,只是在网络上找一些诸如司马南、吴法天之类的学者旁敲侧击。他们已经非常羞涩了,没有任何问题敢拿出来公开讨论,没有公开指责和批评。他们大可不必,去做一个执政了60多年的政党所应该做的事情。你自视强大,无需要做一些很不体面的勾当,当你一定要做这样的勾当的时候,那就是黔驴技穷了。

在被关押的时间中,得不到一关于外界的消息。我曾说过,关押时,我就像一黄豆到了一个无人关注的隙里面。最直接的反,就是你被底的忘,与外界的生活断裂。警方明确告知不允许会见和通知家人,完全切断了我和外界可能生的任何系。直到我出来以后,我才知道我的关押可能成有史以来个人失踪所引的,无是政治层面艺术群体、普通民众极为关心、参与的,多种方式,持的一种反应。这不仅仅是关于我个人处境的一种反应,而是表达了对于言论自由、个人权利遭受侵害时,抒发的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的认同,表达了人们对极权政治的野蛮和非理性的厌恶,这种情感是普遍的甚至激烈的。无论是我家人、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网友、国外的艺术家、博物馆,从普通民众,8090后的年轻人到政界的一些显要,都对言论自由所遭受到的伤害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表态。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象到的。毕竟,中国在今天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中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有很多有良知的人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众多的新闻媒体做了细致和持续的报道,使人们能够再一次重新意识今天包括互联网在内的舆论抗争的巨大优势。因为这是不可能发生在十年前,甚至五年前,不会有同样的结果。

81天监禁中,我的处境所承受的那种状态,应该是人禁中可能承受的最为严厉的刑罚,然没有肢体接触和殴打,但仍然是一种心理和意识上的折磨,非人性的一种酷刑。在这种非人性的处境中,所遭遇的苦是来自皮肉的疼痛或精神上的凌辱,而是通过强迫性的屈从致使个体对正义和公平绝望,致使个人对社会正义和你生命的生存含义失去信心和希望。这种失望来自于,个人意识到,眼前的社会和国家,必须建立在一个公开的、无视法律、拒绝交流的基础之上。没有任何法律可以保护你,没有任何权力的制约,阻止对个体生命实行任意迫害的时候,生存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这是对宇宙间的秩序、人的伦理和美学、生命崇高的信仰的摧毁。没有一个人,不管在进行什么类型的抗争,不是期望和信任更高的伦理和意志的存在,相信善意能够战胜邪恶。迫使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失去了这个信念的时候,没有任何人不是脆弱的,将无一例外,因为极权知道,生命的特征就是脆弱。

收到罚单之后一个星期的时间,三万多人踊跃借款给我,和最终拿到9百多万的捐赠,这个事实让我非常吃惊。这个事件,同样让我对中国社会有了重新的评价。我认识到,现在的年轻人和今天的社会并不是像往常所想象的那样一盘散沙,拒绝参与和表态。只是因为缺少一个合适的机会,或一个合适的方式,这些都很重要。我相信整个社会都是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权力方还是这些争取权利方,或者第一次应用自己权利进行表达的人,每一个人,都在从中学到一些什么。。。

中国正于一个巨大变动期,互网的出现,使我有机会通过这种术革新寻找出一种新的表达和交流的可能性。我始终认为,科技的化是个人展至今天一状的最主要原因。同样,科技的革命也是中国可能变革和必须变革的最主要因素。关于革的机,没有人能知道。既然是革,它很难出现在人期之中。革的含本身就是意外和不可知的出,随都可能生。

在关于理和社会正的争辩证当中,德国始扮演了一个非常有意的角色。德国的公众觉悟和公共舆论、政界和商所表出来的理性支持,是今天维护普世价和社会公正的重要的力量。我希望看到德国在今天的社会个重要刻仍然能够坚种立。在政治和经济的交往中,人们共同的倾向是做出某种妥协,所有的妥协,都是通过在关于差异的争议上来完成的。这些差异之争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牺牲弱者的利益来获取交易中的优势。希望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作出交易与决定的人们,有更长远的观点和宽广的视角。不要牺牲长远的价值,为了一个短期的利益。任何在人的价值,人权和自由言论的权利上作出的让步和妥协都是罪恶的,都应当付出代价,因为这必然是盗用和掠取他人的生命和不幸在做交易。们处在一个混乱的期,个混乱来自于一个旧有的世界、固有格局在新的政治和技条件下的瓦解和崩是中国的状,也是全球的状。个瓦解和革会持下去直到旧有的体制底崩。新生的可能和自由的渴望必然会取代旧、腐朽、束缚自由人的基本价和生命伦理的扭曲。在这一点上,人性必然会利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的有觉悟的世界。

我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使我和中国产生了某种密切的关系,它意味着现实的,也可能是超现实、形而上的联系。这致使我的去留负有特殊困难和附加的含义。我没有要离开中国的准备。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给生命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到危险真正到来之前,你都可以认为是安全的。这是不确定的一种状态,在这里的生存是可能和极有含义的,除非被强制性的置入另外一种不可能状态下,在此情形出现之前都是可能的。==

21/02/2012

自由亚洲:艾未未宣布中止和台北美馆合作出版画册的计划

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到今年一月二十九日,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艾未未个展。但艾未未却在展览一结束,就在推特上发出简短讯息,表示他已经中止和北美馆合作出版画册的后续计划。

艾未未周一上午接受本台访问时,说明了中止的原因。他说,在展览前后,感觉到台北方面不是很积极,例如他自己并没有收到非常正式的邀请。之后,我们的团队在台北布展期间,没有得到任何正式的接待,对照我自己处在如此困难的情况,让自己感觉到很不受重视。何况会被抓捕,和去台北多少有些瓜葛。

个展开幕的情景,更让艾未未团队心寒。艾未未说,在开幕式上几乎没有人,台北方面没有做出宣传。这让人特别不舒服,因为做展览,就是为了和更多艺术家和华人同胞参观、交流。即使艾未未本人不在台湾,原本也相信馆方也能做好,而不是尽量压低调子,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在华人社会展出。我原本很看重台湾这么一个民主自由的政治与文化的氛围。

具体谈到画册出版,艾未未说,馆方一再拖延出版时间,导致竟然没有办法在展览期间即时推出。艾未未说,按理说出画册是馆方的利益;而且如果现在才出,民众买了画册,想看展品,展览却已经结束了,这是以往和各国美术馆合办展览时,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

对于艾未未声明停止合作,台北市立美术馆发出书面声明表示,已经得到相关信息,目前持续和艾未未工作室联系,期望藉由持续的沟通,将此项出版计划顺利实现。

对于北美馆表示会持续和艾未未联络,艾未未说,工作室已经向馆方发出了正式通知,中断出版已经成定局。

被问道中止和北美馆合作,是不是对北京市长郭金龙访问台湾的回应。艾未未表示,这两件事没有直接关係。但他也强调,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目前不断地做着各种「交易」或者说「交往」,这对两地都有好处,这是很好的事。但是如果是拿民众的权利,例如自由表达等等作为交易,那是非常令人失望的。但很明显的,台湾现在的政治,正是不断地牺牲自己的价值观,这就不仅令人遗憾,而是可耻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李潼发自台北的报道。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al-02202012093029.html

05/02/2012

2012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官方挑选电影:艾未未纪录片-非常抱歉 So Sorry

该纪录片成为2012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官方挑选电影。该纪录片的介绍:

Directed by Ai Weiwei (China, 2012). Official Selecti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2012.

Corrupt builders and officials were to blame for the high number of dead schoolchildren after the Sichuan earthquake. This secret would have been buried beneath the rubble if not for courageous investigators like Ai Weiwei. The film also shows how Ai almost paid with his life. Screened together with Ordos 100.

完整电影的链接:

http://youtu.be/N2uF_95ihpY

28/11/2011

美国之音:马英九参观艾未未美术展 引起掌声和嘘声

台湾总统11月25日前往台北市立美术馆观赏由台北市政府举办的《艾未未.缺席》美术展,并发表讲话。艾未未的朋友贝岭和一家报纸给予高度肯定。而两位民进党立法委员说这不过是出于选举考虑。
马英九总统在参观展览后说,艾未未是艺术家,艺术家应有表达其艺术观点的自由,这是台湾重要的核心价值。马英九还表示,他一向关心中国大陆的人权,从六四事件至今,从未缺席相关活动,多次提出人权呼吁,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人权保障越接近,距离就能更接近。

*马英九先于蔡英文而参观*

熟悉艾未未的中国作家贝岭曾在伴随艾未未展览举行的研讨会上讲述了这位艺术家的故事。贝岭在几天前通过台湾总统府人员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竞选办公室邀请马英九、蔡英文和他一起参观艾未未美术展。

他说:“总统府幕僚那边并没有直接回馈给我。蔡英文女士的办公室说他们很有兴趣,但他们要试着安排一个时间。”

*声援艾未未 回应怨言*
贝岭认为马英九此举十分有意义。他说:“我想这对中国的维权运动或者艾未未的状况是一种非常好的声援。”

13/11/2011

艾的债主展示汇总(Ai's Creditor Show Summary)

截至11月13日15点,本网站共收到265位债主寄来的借款记录。下面是用幻灯片形式展示这些纪录:



幻灯片地址:
http://goo.gl/Iqjri

所有记录的地址:
http://flic.kr/s/aHsjwBrXJg

想要参与艾的债主展示活动的朋友借款记录发送到本网站邮箱loveaiww@gmail.com。这是艺术的一个传播环节,就如艾未未的作品《童话1001》。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些有意义的收据,请注意以下几点:
  • 请在邮件标题上写上您要说的话(或者您在收据上的留言),尽量在35个字之内。推友可以附上自己的推号。
  • 邮件正文中可以写更多内容,包括你为什么要参与这个活动,或者任何你想让大家看到的内容。
  • 收据上的一些隐私信息(如名字,债主银行帐号,电话,家庭地址)等请用画板软件擦除。
  • 债主和艾未未工作室沟通请用:fakesheji@gmail.com

做债主的一个福利是老艾会满足债主们的一些要求,下面是两个例子:

为债主唱歌:



地址:http://www.youtube.com/embed/oL57X4GcyTs

为债主理发:
@aiww 给债主 @dazui 免费理发中。

http://www.flickr.com/photos/46231077@N06/6339242716/

02/11/2011

艾未未台湾特展呈现震撼视觉效果 传达强烈讯息(视频)

原文链接:
http://www.ntv7.com.my/mandarin7/variety-ch/_1319875939.html
(附视频)

台北市立美术馆10月29日至明年1月19日,推出《艾未未.特展》,展出21组件作品,作品鲜明地传达了他的创作理念。一个名为中国地图的雕塑创作,台湾正是地图上的一片土地。

展览主题《缺席》是艾未未提出的想法,因为他说,在展览中,艺术家的在席是没有必要的。

台北市立美术馆展览组组长张芳薇:"展览这一次主题叫缺席,我觉得这是他在这一两年来,所面对本展,对台湾,对他所面对的世界,他所面对的个人处境,他的作品,以及他对这艺术世界的贡献。我觉得这名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十字路口的定位,一个有趣的反射。"

艾未未特展中,最为人熟悉的作品,自然是〈十二生肖〉青銅獸首。

张芳薇:"他这个作品就是做给中国人看的,因为只有华人看到这个,就知道在说什么,说圆明园的铜首,牛首。我觉得这就是为中国创作的作品。"

不过,这次展览最为瞩目的还是艾未未为了这次特展特别创作的《永久自行车》。这个由1千200辆自行车构成的新作品,犹如具传输动能的抽象造型,象征中国现代化发展和变迁的进行式,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这是艾未未首次在华人地区策划的大型个展,也成为了中国人亲自观赏艾未未作品的平台。

中国艺术工作者:"也许大陆人只有在台湾才能看到艾未未的作品展览。这个意义,这个展览就说明一切。我很高兴,可以在这里看到艾未未作品。在国内,只是听过这一号人物,但是作品很少看得到。"

虽然艾未未遭中国政府限定,不能离开北京,只能让妻子路青代表他11月来台湾。不过,也许就如艾未未就特展主题,《缺席》所说的:缺席本身,也是我的艺术,和我个人今天身份,我的文化处境的一部分。这个身份给与这个展览特殊的意义。

14/09/2011

洛杉矶书评:最后的呐喊 THE LAST RANT

对这本艾未未的博客书的评论
Ai Weiwei
Ai Weiwei’s Blog: Writings, Interviews, and Digital Rants, 2006-2009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Lee Ambrozy
MIT Press, April 2011. 241 pp.



评论者:ALEC ASH

评论地址:http://lareviewofbooks.org/post/10158806210/the-last-rant


如果有中文翻译,请投递到loveaiww@gmail.com


感谢推友@ 提供信息

10/09/2011

阳光卫视纪录片栏目采访艾未未之六 "童话"

阳光卫视 纪录片栏目 采访艾未未之六

采访主题:纪录片《童话

采访时间:20101219


问:做童话过程中,您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

艾未未:在童话中遇到困难很多,很难分析哪个更大一些。有一个想法是很简单的,但是要制作起来困难。当人们说你会带多少人去的时候,我想只有带一定量的时候,才能涵盖社会不同层面。这个量我想要一千人。说老实话,今天让我带一千人,我是没有勇气的,可是当时我还是想要带这么多人来完成,让这个概念更加完整化。

首先是资金,我粗算了一下,涉及到300万欧元,那么就是400多万美元,或者是说三千多万人民币这么一个费用。但是这个费用,实际上解决的比较快。当我告诉我的朋友这件事的时候,他们说,我们愿意为你这个项目做这个投资嘛。大概一个星期就解决了。

那么剩下的事呢,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就是如何招募和组织人群,他们应该带有什么样的特征,然后怎样让他们理解这个项目,怎么做到不要出什么差错。因为要涉及到护照、签证、买机票、保险,出了差错的话,都会影响到项目的完整性。我当时决定是在我的博客上、互联网上发出这个消息,通过电子邮件和人们之间交流,在两三天内吧,就招募了三千多人,我们中断了它,因为我们想太多的话更麻烦了,因为只需要一千人。我们希望能涵盖各个行业,这里面有监狱的看守者,有高速公路收费员,有西北农村的农民,还有广西山区的少数民族,新疆的,各地方人都有,可能除了西藏和台湾,其他地区基本上都有。他们必须开始申请护照,很多地区申请护照是很困难的,像新疆几乎是不能申请护照的,新疆人为了拿到护照,甚至要把户口先转移到青岛,才有可能参加。像广西,有一些少数民族妇女在山区里连名字都没有,为申请护照才起的名字。他们为了参加这个童话,故事简直太多了。

阳光卫视纪录片栏目采访艾未未之五 "一个孤僻的人"

阳光卫视纪录片栏目采访艾未未之五

采访主题:纪录片《一个孤僻的人》

采访时间: 2010年12月18


问:您拍这个片子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么想到去做这样一个片子?

艾未未:杨佳案的最早报道是0873号的《新京报》。71号杨佳在上海袭警,3号在报纸上出现。早晨我在这儿看报,报道比较简单,就是说一个北京青年,好像说是单亲家庭,无业,在上海袭警,据他邻居说呢,他是一个比较孤僻的人。我马上就有几个疑问,一个北京的青年,80年生的,到上海去旅游,骑着自行车,怎么可能在半年多以后袭警?当时我博客写得很勤,就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一个孤僻的人》。

通常中国司法也好,公共媒体也好,是从来说不清楚的。因为大家只是接受一个结果,就是没有可能去接触到真正的悲剧是什么。另外,媒体的腔调我也不喜欢,说到一个人就说是无业什么的,我觉得这个跟有业、无业毫无关系,孤僻不孤僻也没有关系,我觉得这是让人很不舒服的说法。所以我文章里就写,一个孤僻的人,他可以一辈子孤僻下去,因为他不愿意跟他人有关系,他也可以为这个社会做出一些贡献的。之后的整个发展过程,包括侦查阶段,一审,二审,到最后高院复核死刑,一直到十一月份,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经历。痛苦主要是,通过这简单的案子看出了中国的司法系统、上海的司法系统是如此的黑暗和腐败,完全没有公义、公正和正义可以谈。整个过程都是在掩盖和歪曲,对基本事实的遮挡,包括对司法系统、司法理念的伤害。你会发现,所有的人都卷入进去了,无论是律师,还是警察,还是检察官、法院,都成为整个没有道义、没有社会伦理、巨大的黑暗体系的一部分,这是挺让人吃惊的。

阳光卫视采访艾未未之四 "花好月圆"

阳光卫视纪录片栏目采访艾未未之四

采访主题:纪录片《花好月圆》

采访时间:20101218


问:《花好月圆》这个片子,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拍的?

艾未未:说老实话,我是长期处在一个,有点像消防队员的状态中,就是哪里着火,我就一下子顺着滑竿下来,就上车了,你知道吧,无论是几点钟。我基本上一天要在推特上8个小时左右,我是一天早晨打开看,上面发生一件事,谁谁谁消失了,还被绑架了,还是黑头套,这个人我根本不认识。我说这个事倒是很特殊,至少在我的认知范围内,什么人会做这样的事情,把人扔在了深山里,我说那我现在过来看你一下。

后来我们通过地图找这个人的时候,我的反应非常简单,因为我确实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可能如果没有你们采访,现在发生的事,可能我就去做那件事了,那么这个事情就展开了。我见到他以后,我也将信将疑,因为身上也没什么重伤,有点划痕,很轻的划痕,和他所描述的,他被怎么样暴打,不太相象,那么在网络上也开始说很多关于他这种表述,都开始有不信任感,因为他掩盖了一些事实,比如说他怎么把推发上去的,怎么下的山,被扔在了什么位置。

在我对这事情没全部整理之前,我就进入了,我们就开始去拍摄。我见到他以后,第一个念头是还原一下绑架他的路,就是说你能不能找到车开向了什么地方,他说因为他是下山嘛,他知道那个位置,我说那我们现在就去,他说可以,刘德军。

那么我觉得他是一个蛮容易接触和很开朗的人,也非常配合,我就和他去了。去了以后,我们车一下就开进了这么一个场地,简直没走错任何地方就进到那儿了,说就这个地方,当时停了一辆车,几个人正在那儿郊游一样,我觉得那景色非常好,他们就上了车。然后我就说,那我们找一下你的手机吧,因为他的手机被当时绑架他的人,随手扔在那儿了,那是乱石丛野草,根本不可能找到,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试一下。

阳光卫视纪录片栏目采访艾未未之三"三花"

阳光卫视纪录片栏目采访艾未未之

采访主题:纪录片《三花》

采访时间:2010113


问:这么系统的关于吃猫的片子在国内比较少,您的片子是什么时间拍的?

艾未未:我们拍这个片子到现在有一年时间吧,但是我们对猫的关注是从2003SARS时就开始了。一旦有了病,大家都把这个问题说成是动物的问题,在二环三环都有人开着车把动物从车窗扔出来,一切的方式很悲惨。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猫在大雨中,在那种商业区里很慌张地跑着,那个景色我印象很深。之后有一次天津的志愿者告诉我们说,截了一车猫,我当时听了听挺奇怪的,一车几百只猫,四、五百只吧!然后我就和北京的志愿者开车去了,在一个仓库里看到很多猫,这些猫都被人吓坏了,它们都蹿到梁上,一个梁上可能有上百只猫,然后墙上有一些洞,它们就把头钻到里面,后半身露在外面,可以看出它们那种求生的愿望,很恐怖,那些盗猫者曾经把20只放到一个笼子里,然后几天几夜可能都没有水,没有吃的,本来是把它们运到广州去做餐馆的一个食品吧,在天津被截下来的。

后来这个猫就被我们解救下来,大家分摊了一下,我养了其中的三、四十只猫。很多猫也死去了,因为那样关押在一起,几十个笼子,笼子摞笼子,有的肢体都损伤了。你发现中国人和动物的关系如此的恶劣,中国人对另外的动物,甚至对另外人群的苦难完全是陌生的,就是说没有同情,好像也不关心,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是比较在意,我博客没有被关掉的时候,我写过一个关于打狗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很小的县里,像万川,好像一夜之间就要把几万条狗杀掉,而且那种杀的方法我觉得是很吓人的,当着狗的主人就给乱棍打死了这种。这种野蛮和原始的状态,在过去的中国有时会看到,但是在今天仍然看到这种方式,而且是政府出面来做这种事情,这个是让人很吃惊的。

阳光卫视纪录片栏目采访艾未未之二 “老妈蹄花”

阳光卫视纪录片栏目采访艾未未之

采访主题:纪录片《老妈蹄花

采访时间:2010611


问:看完您的片子后,我震了一下。我看过很多纪录片,像这种面对面拍摄的纪录片,我第一次看,过程中我感觉比他们气还足。我想问您拍这个片子缘起是什么?

艾未未:是一个没有做准备就拍的片子。(谭作人案)开庭之前,浦志强律师找了我,说能不能作证,眼看就要开庭了,我说可以,因为我们做的事情有相近之处,我们取得的证据应该对谭作人是有帮助的,尽管我并不认识他,浦志强当时也是第一次见,就答应了。

答应后我们想,为一个被控告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人作证,是很严肃的一件事。当然我没想到会发生什么。因为想作为证人是受法律保护的。为了让事实更加公正的呈现在众人面前,任何国家都是对证人进行保护的。所以我们在去之前并没想拍纪录片,但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经常是有一个摄影记录我们的工作,就说我们对所有的事件都有所记录。我们的摄影是跟着一起去的。

当时我们的志愿团队是从北京坐火车走。我是和祖咒坐飞机,到北京机场后,听说成都机场关了,这时候傻了,明天要作证,今天不飞过去又不可能,所以我们只能飞重庆。我从来没去过四川,很兴奋,一天去两个城市,我们飞到重庆,打的往成都开,在高速上还爆了一次胎。挺不顺的。

到成都已经很晚了,和冉云飞去吃了老妈蹄花,四川的一种特产,就是白水炖猪蹄,蛮好吃的,蘸着辣酱什么的,然后就去休息了。休息的时候就在旅馆门口看到了一辆车,我们比较敏感,这肯定是国保的车,车门大敞,两个人在里头,我们走近,他们还把头缩进去了。我一般碰到这种事都直接走上去,既然你盯我,我让你知道我知道你盯我了。我就说你们是找我吗?他们就支支吾吾。我说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他说我们不认识你,打110什么的,我说赶快打,他们开着车就走了。我们还没住进去,他们都在旅馆门口待着,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是这个片子。

阳光卫视纪录片栏目采访艾未未之一“花脸巴儿”

阳光卫视纪录片栏目采访艾未未之

采访主题:纪录片《花脸巴儿》

采访时间: 2010611


问:看了您的片子后,我特别感兴趣,是什么原因使您做这样一个片子?

艾未未:花脸巴儿起源于5.12地震以后,我们开始对四川的建筑情况产生一些质疑,因为有5000多人死于校舍倒塌,我们开始询问到底谁死了?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在哪个学校?在询问过程中,我们发现地方上不同部门的口径都很一致,就是说:这是不可以告诉你的,这是国家的秘密;另外就是说,你个人问这种问题是不是国外的间谍?你有什么目的?这个相当滑稽,地震是公共事件,在这公共事件当中大量的民众都捐助了很多的资源,同样涉及到了公共建筑的安全的问题。不仅仅是四川,中国所有的学校安全问题都应该被关注。这么多学生死了,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在那段时间连个数字也没有,一直是不清楚的。

我们想既然你不公布,又说很困难,又说是家长不允许公布。那么我们觉得,我们应该自己来调查一下。所以我在推特上,当时是博客,在博客上发了一个“公民调查”的活动,其实就是民间的志愿者参与,对5000多个,当时不知道是5000多个,死难学生的调查。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我们掌握了5000多个学生的名字、生日、年龄、所在的学校、班级、包括他们家长的联系方式,过程非常困难、复杂,但是由于我们的努力完成了。

29/08/2011

艾未未新文章:城市北京

文章是用英文写成
首发在:http://www.thedailybeast.com/newsweek/2011/08/28/ai-weiwei-on-beijing-s-nightmare-city.html

请热心者翻译。

The City: Beijing

Beijing is two cities. One is of power and of money. People don’t care who their neighbors are; they don’t trust you. The other city is one of desperation. I see people on public buses, and I see their eyes, and I see they hold no hope. They can’t even imagine that they’ll be able to buy a house. They come from very poor villages where they’ve never seen electricity or toilet paper.

Every year millions come to Beijing to build its bridges, roads, and houses. Each year they build a Beijing equal to the size of the city in 1949. They are Beijing’s slaves. They squat in illegal structures, which Beijing destroys as it keeps expanding. Who owns houses? Those who belong to the government, the coal bosses, the heads of big enterprises. They come to Beijing to give gifts—and the restaurants and karaoke parlors and saunas are very rich as a result.

Beijing tells foreigners that they can understand the city, that we have the same sort of buildings: the Bird’s Nest, the CCTV tower. Officials who wear a suit and tie like you say we are the same and we can do business. But they deny us basic rights. You will see migrants’ schools closed. You will see hospitals where they give patients stitches—and when they find the patients don’t have any money, they pull the stitches out. It’s a city of violence.


(For a man imprisoned and conditionally released, neither neighbors nor strangers nor Beijing’s officials nor courts can be trusted., Chien-Chi Chang / Magnum Photos)


26/08/2011

美国之音:創作空間仍受限 艾未未作品藝術節展出

中國著名維權藝術家艾未未製作的一個影像作品星期六在河北省一個藝術節上得以播放。不過﹐他的家人和其它藝術家說﹐目前仍然處於取保候審狀態的艾未未並不能隨心所欲地繼續他的藝術創作。

這個週末﹐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燕格柏鄉舉行的一個國際藝術節上﹐藝術家艾未未創作的一個紀念汶川大地震遇難者的影像作品得以播放。

今年六月﹐北京一個藝術節的主辦者曾計劃播放艾未未的這個作品﹐但遭到當局的阻撓﹐結果藝術節被取消﹐主辦者被警方問話。當時﹐艾未未仍然處在被迫失蹤狀態。

*藝術節播出艾未未影片 事先獲得當局允許*

燕格柏藝術節的策劃人之一費曉勝對美國之音說﹐艾未未的作品在星期六晚上的節目中得以播放﹐而且主辦者事先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允許﹐藝術節的節目海報上也清楚登出了艾未未的作品。

費曉勝﹕是﹐這是千真萬確。是汶川512地震的人員名單。就放了人員名單的這個片子。因為我們也有很多音樂人﹐為汶川地震也寫了很多的歌曲﹐給它展示了一下。

自由亚洲:艾未未汶川地震錄像作品將在承德展出

2011-08-19
北京藝術家艾未未涉逃稅獲取保候審後,艾未未的汶川地震録像作品週六將首度在藝術展展出。策展人表示,暫時未知展覽會否因此被停辦,但藝術家應該有表達自由的權利。(海藍報道)

曾在艾未未拘留期間留空欄展出其作品的策展人林兵,週五起一連兩日,在河北承德舉行偶發藝術節,再度展出他的作品。林兵向本台表示,自6月在北京舉行的偶發藝術節被腰斬後,今次他們移師至承德舉行,主題有些不同,但仍然會展出艾未未的録像作品,不管他被限制情況怎樣,藝術家有自由表達權利,亦要爭取這一權利,這是最基本的事。較早前,他向艾未未提及參展,他立即表示支持。這次展出,因為不在北京舉行,事前沒有與有關人士提及內容,也沒有遭到阻止,而且海報巳印了艾未未的名字,暫時未作公開。

他說:我們要使用他(艾未未)的作品,他說可以沒問題,他也贊成讓我們做藝術。大約知道他展出映像作品,是汶川地震三個作品,他是那種公民調查的作品。現在因為我們還未做,就不知道下面的情況怎樣。

05/07/2011

德国之声:德国DKM博物馆宣布周五起展示艾未未作品

德国博物馆展示艾未未作品

德国之声 2011-07-04

杜伊斯堡

德国杜伊斯堡DKM博物馆周一宣布,将举办中国艺术家艾未未作品展。该博物馆表示,希望藉此唤起对这位艺术家“不可持续的现状”以及他仍然失踪的同事的关注。展览将于本周五开始。两周前,被关押两个半月的艾未未获保释,但不能离京或透露他的案件的信息。他获保释的日期正值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德国前夕。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对艾未未获释表示欢迎。

http://goo.gl/twq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