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鸟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不仅仅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更因为他在被关的时候得到了很多鸟儿的营救 ...

09/04/2011

艾未未:没有我,鸟巢不会是现在这样

http://www.cafa.com.cn/design-architecture/?N=1059

只要你活着,就没办法推卸这个责任,必须该说就说,该做就做。

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终于来到艾未未位于草场地的工作室。从大路走进这片北京著名的艺术区,从脏乱差的卫生状况来看,实在没有感受到多少艺术氛围,首先的印象反而是:这就是一城乡接合部,而且还可能是比较糟糕的城乡接合部。

艾未未的工作室在迷宫般的草场地的深处。

耶鲁大学Alice Wang文章:Ai! Weiwei too much confusion 以及收到的读者批评

原文请看:
http://www.yaledailynews.com/news/2011/apr/08/wang-ai-weiwei-too-much-confusion/

原文之下的读者评论基本上都是批评,很有意思。可惜都是英文,而且都在讲道理,五毛无用武之地呀。

下面评论的转载开始(谁能帮忙翻译几段?):

读者dubgabriel:
How can you sit back

周曙光:我所认识的艾未未


最早知道艾未未,是奥运前夕,在新浪BLOG上看到他批评时政,经常一大把一大把的往新浪BLOG上贴黑白照片,觉得这家伙怎么比我还懒,照片都不整理就贴。我在google reader订阅了他的BLOG后,后来,他的BLOG被新浪改为全文输出了,再后来,他在新浪的BLOG就没了。
2008年10月份, 我在北京申请去德国的签证,期间去过传知型讲过一次《BLOG、新技术与公民报道》的讲座,所以认识了张大军,我的朋友们都怂恿我去帮助艾未未做一个BLOG,于是张大军把艾未未的电话给了我。通常想像中,艾未未这种大人物的电话是很难打通的,想不到打通了,报上我的名字,约好

请加入要求释放艾未未的请愿书

请加入由这些艺术界人士发起的请愿书,要求政府释放艾未未:
Richard Armstrong 古根汉姆美术馆 馆长
Alexandra Munroe 古根汉姆美术馆 资深策展人
Michael Govan 洛杉矶美术馆 馆长
Kaywin Feldman 美国博物馆协会暨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 总裁
Glenn Lowry 纽约当代美术馆 馆长
Yongwoo Lee 光州双年展基金会 总裁
Vishakha Desai 亚洲协会 总裁
Melissa Chiu 亚洲协会 全球艺术项目 副总裁
Sir Nicholas Serota 泰德美术馆 馆长
Jim Cuno, 芝加哥美术馆 馆长暨总裁
Ann Philbin, 汉默美术馆
Julián Zugazagoitia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Sir Nicholas Serota 泰德美术馆 馆长

我建议你加入这个签名:
  • 首先它是由可信赖的艺术界人士发起(如上);
  • 其次只需要电子邮件地址,不需要具有facebook等帐号;
  • 第三请愿网站Change.org具有良好的记录,和世界1000多个大的非盈利组织有合作(参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nge.org);
虽然签名可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是如果能和全球的朋友一起聚集起100万的签名,那么我们也许完成了一件艾未未都会感到自豪的艺术作品。
    我们的要求很简单,两个字:放人。

    加入方式:
    1,访问请愿书地址
    http://www.change.org/petitions/call-for-the-release-of-ai-weiwei
    将出现如下界面
    Call for the Release of Ai WeiWei

    2,填写信息,包括姓名(这个会显示在请愿页面上),邮件地址(这个用来发送以后登录的密码,请填真实的地址,不会显示在请愿页面),住址(这个必须要填,不会显示在请愿页面,但你可以选择填入安全的地址),城市(这个会显示在请愿页面上,我建议填真实的城市),邮编(这个不会显示):
    how to sign - Call for the Release of Ai WeiWei
    最后两个勾是默认钩上的。我建议使用默认选项。但是中国的网友如果担心安全,可以考虑取消第一个勾勾。

    3,邀请其它朋友加入签名。

    介绍完毕,动手吧。

    下面是我的签名显示:

    jiruan signed the petition

    Tate Modern: 100 Million Sunflower Seeds

    "100 Million Sunflower Seeds" is a master-piece of Ai Weiwei's work.

    葵花籽的制作过程
    How the sunflower seeds are made:



    Telegraph Introduction:


    卫报采访
    Guardian Interview:

    全球艺术机构的请愿书 Art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call for THE RELEASE OF AI WEIWEI

    http://www.change.org/petitions/call-for-the-release-of-ai-weiwei

    OVERVIEW
    On April 3,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was detained at the Beijing airport while en route to Hong Kong, and his papers and computers were seized from his studio compound.

    We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arts community express our concern for Ai’s freedom and disappointment in China’s reluctance to live up to its promise to nurture creativity and independent thought, the keys to “soft power” and cultural influence.

    Our institutions have some of the largest online museum communities in the world. We have launched this online petition to our collective millions of Facebook fans and Twitter followers. By using Ai Weiwei’s favored medium of “social sculpture,” we hope to hasten the release of our visionary friend.

    Richard Armstrong, Director,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nd Foundation and Alexandra Munroe, Samsung Senior Curator, Asian Art
    Michael Govan, Director,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Kaywin Feldman, President, Association of Art Museum Directors and Director and President,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
    Glenn Lowry, Director,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Yongwoo Lee, President, The Gwangju Biennale Foundation
    Vishakha Desai, President and Melissa Chiu, Vice President of Global Arts, Asia Society
    Sir Nicholas Serota, Director, Tate and Chris Dercon, Director, Tate Modern
    Jim Cuno, President and Director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Ann Philbin, Director of the Hammer Museum
    Julián Zugazagoitia, Director of the Nelson Atkins Museum

    前言


    享誉国际的艺术家艾未未于四月三日于北京国际机场,在乘机前往香港时遭受扣押。他位于北京住所的文件及电脑也遭查封。

    我们身为国际艺术组织的成员,在此表达对艾未未的人身自由之强烈忧虑。同时,我们对于中国政府未能实现其对于培植创造力及自由思考─这些作为”软实力”及文化影响力的根本要件之承诺,感到十分失望。
    我们的机构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线上社群。我们已经在网上发起请愿活动,将串联起在Facebook(脸书)及Twitter(推特)上的百万追随者。我们期望藉由艾未未深信能够实现”社会雕塑”的媒体-网络,来达成对释放这位拥有美好远景的艺术家及朋友之请求。

    Richard Armstrong 古根汉姆美术馆 馆长
    Alexandra Munroe 古根汉姆美术馆 资深策展人
    Michael Govan 洛杉矶美术馆 馆长
    Kaywin Feldman 美国博物馆协会暨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 总裁
    Glenn Lowry 纽约当代美术馆 馆长
    Yongwoo Lee 光州双年展基金会 总裁
    Vishakha Desai 亚洲协会 总裁
    Melissa Chiu 亚洲协会 全球艺术项目 副总裁
    Sir Nicholas Serota 泰德美术馆 馆长
    Jim Cuno, 芝加哥美术馆 馆长暨总裁
    Ann Philbin, 汉默美术馆
    Julián Zugazagoitia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Sir Nicholas Serota 泰德美术馆 馆长



    请愿书内容:

    CALL FOR THE RELEASE OF AI WEIWEI

    Greetings,

    To the Honorable Minister Mr. Cai Wu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ur museums are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ICOM for Museums and Collections of Modern Art (CIMAM),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with formal relations with UNESCO. On April 6, CIMAM sent a communiqué calling for the release of Ai Weiwei. Our museums, foundations, and communities of Facebook fans and Twitter followers support CIMAM's statement:

    "The detention of artists and activists is not only inconsistent with China's commitment to the fundamental freedoms guaranteed i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in China's own constitution, it is also inconsistent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pledge, through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to promote all artistic disciplines and to advance artistic ideas. As organizations that represen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around the world, such actions and the obscurity surrounding them are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our values. They are of grave concern and consequence for the well-being of Ai Weiwei and for the artistic community at large, and hinder futur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hinese colleagues we welcomed at our recent annual meeting in Shanghai."

    请愿书

    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蔡武
    诉求: 要求释放艾未未

    本博物馆為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之成员。也為其下负责现代美术之博物馆暨收藏国际委员会(CIMAM)之委员,此委员会虽非为政府机构,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着正式的关系。我们在此支持国际委员会于四月六日所发表之请求释放艾未未的声明:

    "对艺术家及人权份子的拘捕,不仅违反了中国在国际人权宣言以及宪法中对于基本人权的保障,同时与中国政府藉由文化部所宣导,對於各式艺术创作及创意的提倡並不一致。身为代表着全球现当代艺术的机构,此做法与我们所深信的价值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对于艾未未的人身安全以及整体艺术界感到深切的忧虑。此外,这也将影响我们于上海举行的年度会议中与中国艺术界所建立的合作关系."

    [Your name]

    著名英国艺术馆Tate Morden London: Release Ai Weiwei 放了艾未未

    This is brilliant. Tate Modern's "Release Ai Weiwei" message


    来源:twitpic.com/4icd88

    08/04/2011

    记住这个时刻 Remember This Moment

    在北京时间2011-04-08 晚上10点18分42秒,Facebook上发起的活动已经征集到10000个参与者:
    我们都是艾未未!!!1,000,000人要求释放艾未未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73855222663010

    我并非活动的发起者,但是我见证了这个时刻,就此截图留念:
    Screen shot 2011-04-09 at 12.18.42 AM-blur

    全世界在看 The World Is Watching

    中国:
    1. 外交部:4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记录(相关内容已河蟹)
    2. 环球时报:法律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
    3. 环球时报:是谁在严重违背法律精神
    美国:
    1. CNN: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reportedly detained
    2. Amnesty International: CHINA DETAINS AI WEIWEI AS WARNING AGAINST DISSENT
    3. NYTimes: China Takes Dissident Artist Into Custody
    4. CNN: Ai arrest highlights China's crackdown
    5.  WSJ: China Admits Artist Is Under Investigation
    6. CSM: Ai Weiwei: Why does he make Chinese authorities nervous?
    7. Chicago Tribune: Britain, Germany, US urge China to free Ai Weiwei
    8. Baltimuore Sun: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transcript removes all references to detained artist Ai Weiwei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记录中关于艾未未的内容都清除)
    英国:

    艾未未夫人给北京警察头子们的信 Ai Weiwei's Wife sends letters to public security bureau

    Click to see large images.

    IMG_8807

    公安部1

    环球时报社评:是谁在严重违背法律精神

    中国警方7日对外表示,艾未未正因“涉嫌经济犯罪”接受警方调查,一些西方媒体在第一时间质疑中国警方的说法,坚持用自己的逻辑解读并试图影响中国。

    此前西方舆论不顾艾未未家属及境外媒体都知道艾未未被警方拘押的事实,一直称艾未未“失踪”,用这个词的特殊含义将中国政府比喻成“绑架者”。现在他们又先于中国法庭的调查断言“涉嫌经济犯罪”不能成立,宣称这种调查“非法”,但恰恰是他们的做法,在严重对抗基本法律精神,是试图制造“民主斗士”法律上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只要他们在中国从事政治对抗活动,他们就可以超越“法律面前人人

    艾未未抄袭风波背后的文化本质:真实的童话

    包括农民、失业人员、学生、摇滚歌手、白领、道士在内的1001人,从6月12日开始分五批陆续奔赴德国参加卡塞尔文献展。这的确是个“童话”,参与者基本上不需要自己出费用,艾未未的画廊拥有者Urs Meile通过两家瑞士基金会申请到310万欧元用于交通和住宿。德国至少有五家媒体报道了这件事情,其中一篇报道称:“这个作品本身想表明什么不清楚,但可想而知,它会给人一个印象:中国人如果真的全往欧洲涌来,那怎么办?”

    国内艺术圈颇有影响的“嘿!社会”网站BBS却突然爆出艾未未的《童话》抄袭了西安艺术家岳路平的《艺术航班》、《1001夜》两件作品。发帖人称自己是参与过岳路平作品的艺术爱好者,认为艾未未“用资本放大了岳路平的《艺术航班》的创意。”“在选择的人数上也抄袭了岳路平另外一件作品《1001夜》,岳路平在2004年就跟著名摇滚乐手张楚一起合作,在911之后的第1001天,在西安做了一个《1001夜》的展览;2005年,岳路平在伦敦再一次以《1001夜》为主题实施他的另一件作品:收集1001位普通人的故事。在公开发表的新闻上,对岳路平的作品介绍不断提到‘童话’的概念。”

    这个帖子里链接了一篇署名“王朔”的文章,标题为《我看艾未未抄袭事件》。称“这件事(艾未未抄袭岳路平)在艺术圈中已经传了很久,只是没有人相信有人会捅这个娄子。因为大家都认为艾未未霸道十足,势力范围强大,不会有人敢挑战他,得罪他。”“艾未未用3000万元人民币来放大岳路平的这件作品,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寡头的流氓侵权行为。”

    6月12日下午电话连线身在德国的艾未未,他的声音听上去心情不错,“我不想评价这个问题,哈,媒体是不是没有别的事情可干了?”

    从征集参与者开始,便一直有人对艾未未的《童话》表示怀疑。有网友在艾未未的博客上留言:“这种数字游戏并没有多大新意,艺术大师博伊斯就曾在卡塞尔种了7000棵树,艾未未虽然很聪明但思想力不够。”对此艾未未保持了宽容的态度,“什么事都有争议,什么事都有质疑。这个作品本身就是我的表达,争议和质疑也是作品的一部分。”艺术的好玩儿之处正在于此。

    记者拨通了另一位当事人王朔的电话,王朔表示那篇文章根本不是他写的。“没那事儿,那是小人挑事儿,我夸艾未未还来不及呢,我跟未未好着呢,他就算杀人放火了我都不会骂他。别听风就是雨,小人们的最新战术就是冒我名四处造谣,混淆视听,污我名。

    508英国学者艺术家集体签名:Our fears for the fate of Ai Weiwei

    The Guardian, Friday 8 April 2011

    source: http://www.guardian.co.uk/artanddesign/2011/apr/08/our-fears-fate-ai-weiwei

    We write as a matter of urgency regarding the arbitrary detention of the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Report, 7 April). We and many Chinese and other friends are very concerned 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behaviour towards its own citizens. Ai Weiwei's position is that he firmly believes in the freedom of speech and the right to speak up on behalf of others who have been brutally silenced for their efforts to change society for the better.

    As an immediate priority

    艾未未助手:四月三日,我在边检与艾未未失散的过程

    四月三日,我在边检与艾未未失散的过程

    在四月三日上午,我与艾未未准备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班CA111,於上午9:30 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到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是我们此行的中途站,到了香港会会见几个艾未未的朋友,再於四月四日傍晚17:45从香港起飞到台北,参加一个筹备他个人艺术展的会议。

    上午8:00左右,我们於机场办好登记手续,拿了我们的登机牌以后,我们随即前往边检以及离境大堂,准备等候上机。

    我们於上午8:00左右到达边检,那时候人不太多,所以我们用了两条并排的通道接受检查。先是我接受检查,当边检人员看到我的证件的时候,随即打电话,然后有另一个人员过来看我的资料。看了以后,拿着我的证件就把我带往右边走,去到另一个检查站的后面,再有更多的边检人员检查我的资料,并有一名女边检人员

    07/04/2011

    墨镜哥声援艾未未!

    Facebook上参与支持艾未未活动人数统计以及增长趋势

    这是Facebook上呼吁艾未未释放活动的地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73855222663010

    这两天我对参与支持人数作了一个记录。到4月8日凌晨(悉尼时间),支持者已经达到7700左右!增长趋势如下图(蓝色是参与者,黄色是收到邀请还没决定,紫色是所有收到邀请的,红色是也许参加,绿色是不参加。)
    aiww statics facebook supporter grouth

    按着这个增长趋势,大概4月8日傍晚就可以达到一万支持者。

    更新:在北京时间4月8日晚上10点18分42秒,Facebook上发起的活动已经征集到10000个支持者:这是截图记录

    哐哐新片:《克瓜子》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HofyKtHb6s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2OTE3MjA.html

    蟹农场 Chinese artist hexiefarm for Ai Weiwei

    图片来源:
    http://hexiefarm.wordpress.com




    艺术家制作的“自由艾未未”海报 Aiweiwei FREEDOM Now!!!

    by Akmezero4, on Flickr

    Ai Weiwei

    by Cain and Todd Benson's Art
    Ai Weiwei

    抓紧时间:艾未未访问《南方农村报》资深记者符伟 《中国新闻周刊》主笔刘彦

    02 艾未未vs《南方农村报》资深记者符伟 《中国新闻周刊》主笔刘彦


    被访者:《南方农村报》资深记者符伟、《中国新闻周刊》主笔刘彦
    时间:2010122


    艾:华人哈耶克协会是一个什么?
    刘:研究自由主义思想,主要研究对象的关于华人学者的自组织联合的组织。

    艾:华人包括大陆和境外反华势力。
    刘:境外并不一定意味着反华。这是两码事你说的不准确啊。

    艾:节制资本,非常抱歉我就是没有机会看你们的,如何捍卫权利这块。那么这个节制资本是个什么概念?
    刘:是这样,今年春天以来,在中国华人的学术圈内,发起了一场讨论,辩论的双方有两个人,一个是北大的汪丁丁,另外一边是刘军宁,他们都在华人哈耶克的邮件组里讨论,很多学者像汪丁丁就在反思,这个资本已经长驱直入,侵入和伤害了我们的生活模式,只有节制权力,因为100年差不多90多年前孙中山曾经提过节制资本,他当时指的是那些大的官僚资本,然后来解放民生,这么一个讨论,我这个文章是那个讨论文章的其中一篇,主要观点就是说与其我们去节制那些资本的权利,不如通过个体的捍卫来筑起这道权利的边界,把这个边界看清楚,因此就比较好解决。

    抓紧时间:艾未未访问《东方企业家》出版人程益中

    2010122,艾未未在北京举行的“八小时论坛”上与16位媒体工作者的对话内容节选。
    参加论坛的媒体人有:《东方企业家》出版人程益中、《南方农村报》资深记者符伟《中国新闻周刊》主笔刘彦、《南方周末》北京记者站张哲、雅虎中国总编助理杨磊、《南方都市报》编辑喻尘、《南方周末》北京记者站张哲、《南都娱乐周刊》摄影师卓伟、《周末画报》主笔覃里雯、《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新京报》社长戴自更、《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调查高级记者陈晓莹。
    活动由《21世纪经济报道》策划与执行。
    本对话尽见时局之世道与人心,很有细读之必要。艾神是个牛逼记者。

    艾未未访问中国12位记者文字全录



    01 艾未未vs 《东方企业家》出版人程益中

    被访者:《东方企业家》出版人程益中
    时间:2010122

    艾:见你好像更年轻了一点。
    程:苍老了。

    艾:你从业很多年了吧,有二十年?
    程:二十一年。

    艾:咱们能不能聊聊风口浪尖的事儿,这二十

    艾晓明:“这是有人类以后,发生的最大一次变革” ——访艾未未谈网络、公民艺术与问责

    时间: 2010 年 4月1日 地点:北京草场地258号艾未未工作室
    06 “这是有人类以后,发生的最大一次变革”
    ——访艾未未谈网络、公民艺术与问责

    艾晓明


    写在前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剪完之后,我去北京草场地,给艾未未和工作室的朋友们看。看完后大家觉得没问题,可以公开;但因为剪辑软件不兼容,未未工作室的老张可是忙活了了好几天,才把作品压成上网。
    我借机和艾未未做了以下访谈,上次见面,还是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采访时。2010年4月前,艾未未出访科隆、纽约,春节前后的故事也不少。冬去春来,草场地满园春色。

    艾晓明(下略):我在网上看到你在纽约和推特发明人对谈,金融危机、社会变革等……
    艾未未(下略):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化以后遇到的第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好:就是说互联网时代,它真正使原始的结构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最大的变化。过去的权力、包括语言结构,包括系统的运转模式,都建构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之上。有了互联网之后,实际上这个变化非常大,只是大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就是个人有可能独立获得信息,构成自己的判断,然后进行表达。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这是有人类以后,发生的最大一次变革。

    一、“这样的社会,我觉得非常危险”

    你跟推特发明人谈到这个问题没有?

    纽约客欧逸文:这不美好 —一名与体制作战的艺术家

    The New Yorker | The Chinese artist and activist Ai Weiwei
    纽约客人物 | 中国艺术家和活动家艾未未

    05 这不美好
    ——一名与体制作战的艺术家
    作者:欧逸文(Evan Osnos)发表时间:2010年5月24日《纽约客》

    原文:http://www.newyorker.com/reporting/2010/05/24/100524fa_fact_osnos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在北京东北边自己设计的工作室群落中生活和工作。这是一个有着古怪创造性的蜂巢式建筑,他的一位朋友称之为“寺院和罪犯家庭的交叉点。” 砖混结构的通风建筑包围着种了草坪和竹子的庭院。艾和他的妻子,路青,也是一名艺术家,住在院子的一侧,几十名助手则占用了其他地方。这个地方有着一种超级开放的特质:访客们可以毫无障碍地到处走,一只叫丹尼(Danny)的老可卡犬和一群半野生的猫时常毁掉艾的建筑模型。艾白天黑夜都在这些建筑中走来走去,难于分辨他是否是在工作,近年来,分隔他的工作和生活之间的那条线越发模糊了,让二者几乎难以区分。

    三月的一个早晨,

    BBC纪录片:Ai Weiwei Without Fear or Favour

    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E26A835A29BAF93F

    【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之八:对话艾未未

    香港中文大学 | 2010.04.13
    04 【我在中国】(Co-China)论坛之八:对话艾未未

    Youtube版本
    http://www.youtube.com/view_play_list?p=8B6BC7BC97C9D1EA




    文字记录:

    杜婷:大家好,欢迎来到 Co-China论坛,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对话艾未未。对于艾先生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从他作为一个知名艺术家,到这两年更为公众所熟悉的角色,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意见领袖,像他做的5.12遇难学生名单调查,包括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老妈蹄花》,大家都很熟悉。在这里我就不详细罗列艾老师做过的所有事情,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一家德国电视台制作的关于艾未未的短片。

    艾未未:大家好,我是艾未未。刚才那个短片

    艾未未采访绿党柏林州议会主席Volker Ratzman律师

    2010.09.25
    03 艾未未采访绿党柏林州议会主席Volker Ratzman律师


    如何确保司法独立?
    Ratzman先生认为:司法独立是国家与个人双方的选择。为保障司法独立,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1.司法的独立性,它建立在诉讼程序公开的基础上。从起诉、取证到审判、量刑,整个过程都是公开的。而这个诉讼程序全过程都受到媒体的独立监督。
    2.在公诉人、律师和警察系统之间形成相互协作和制约的关系,而法官独立居于其中。
    3.在德国,政治机构几乎没有影响法官工作的渠道,州议会可以决定法院的预算,但州政府无法干涉法官的工作。

    律师在工作过程中是否会受到警察的威胁?
    律师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受到警察的威胁,仅在个别情况下,警察会对犯罪律师作出调查。

    警察如何处理与游行者的关系?
    非暴力的游行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警察应当保护这些基本权利。游行者不是警察的敌人,而是警察的伙伴。
    在德国,游行不需要经政府允许,但游行者有向警察告知的义务。因为仍然需要考虑到交通、公共秩序和时间因素。通常,游行的程序是这样的:游行者向警方通报游行时间、地点;警察与游行者见面并就时间、地点、具体组织安排等进行协商;然后按协商结果游行。
    这样的协商同时也是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游行对于一个社会的意义何在?
    对于国家来讲,禁止人们游行比允许人们游行要更危险。游行是给人们表达机会的方式,它让人们成为政治、成为国家的一部分。毁灭表达的自由,就是毁灭国家与社会共处的基础,没有什么法律比人民的意志更强大。
    Ratzman先生认为:现在的制度是德国历史上最好的制度。作为绿党成员,他也随时准备接受其他党派的意见。所以,关于是否禁止新纳粹的活动,有过一次广泛的社会讨论。后来,人们就此达成共识:表达自由有一定界限,即游行应该是非暴力的 ,其中不能有犯罪行为。保障表达的权利,它不是指维护“正确”意见、禁止“错误”意见的自由;而是指不区分好坏的自由。表达权利的自由是对所有人、所有意见而言的。
    德国历史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纳粹执政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达成共识:国家应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1968年的运动,使人们认识到:权利不仅仅是写在纸面上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中实践的。自由、民主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字眼,而是需要人们实践的基本权利。


    如何限制国家,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
    国家力量的边界是宪法赋予个人的基本权利。宪法中的永久条款保障了这一点,即宪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对基本原则作出改变。独立的宪法法院维护宪法的执行。宪法中的法治国家原则保障国家必须依法行事——立法须得到议会通过,否则,就不能作为执法依据。
    Ratzman先生表示:他年轻时参加过许多反对政府的活动。现在,他逐渐认识到,有很多人为现在的自由体制献出了生命,而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人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在新技术、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民主变得更加复杂,面临更多挑战,民主程序日渐进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不应该停止对制度的观察,而应该进行比较,不断改进,推进自由。

    新的传播技术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革新,它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带来更大的挑战。因为在互联网传播的不仅仅有好的信息,不好的信息也同样在网上传播。这就给人们带来一种责任:应该在互联网上分享什么样的信息?
    互联网不仅仅是公民社会的补充——国家同样在使用互联网。但互联网的确会使政府的行政程序更加公开,面向公众。

    您作为绿党的重要成员,您认为民权运动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什么呢?
    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人人享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人们通过沟通寻找共识,而表达自由是这种沟通的保障。

    您能想象您哪一天会失去这种自由吗?
    不会,我从没有想象过。我也不相信国家会强大到可以这样做。

    民主运动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最重要的工作是信息在最大程度上公开,提高透明度,相信人民的智慧。
    没有任何一个制度是可以移植的。如果我们去看阿富汗,我们会看到移植的政治制度多么不成功。良好制度的建立不是单向的,人们应该进一步了解本地制度的根源(文化、历史、社会构成)和现状。应该给人们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受到训练,从而掌握实现民主的基本技能。


    (内容未经Volker Ratzman 先生审核)

    艾未未采访柏林警察主席 Glietsch先生

    2010.09.24
    02 艾未未采访柏林警察主席 Glietsch先生

    一、德国警察的入职要求:
    一般来说,要求视警务工作性质而定,德国警察进入警察职业学校的标准如下:
    根据德国公务员法(Beamterrecht),警察职务根据不同职务而分成不同类别。警察职位为中级(Mitteler Dienst)或中高级(gehobener Dienst),进入这个职位至少要求该警察具有高中结业(mittlere Reife,不具备升入大学资格)水平,或者高中毕业(Abitur,具备升入大学资格)水平。
    警察的职业教育(Polizeiausbildung)为期2-3年。对于警署来讲,每年申请者超过预定名额,这使得警署可以在应征者中进行挑选。

    二 、德国警察入职宣誓:
    每年就职警察队伍的新人,要经历一次庄重的仪式。其中包括宣誓:保证遵守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维护公民权益。

    三、德国警察的收入:
    警察与其他同等级别的公务员薪水类似,这一点是有保证的。相对于其他职业,警察职业不算最好,也不算最差。不同的职务要求有不同的报酬(可以参考德国公务员法中的报酬分类Besoldungsgruppe)。平均来说,刚刚结束职业培训的警察,可以拿到每月两千欧元的税后收入。61岁退休后的警察,每个月可以拿到平均2500欧元的税后收入。
    与德国其他公务员一样,警察的工作是被委任的(wird ernannt),非合同制,没有时间限制,不得将其辞退;除非警察犯罪并被判刑监禁一年以上,方可将其开除(entlassen)。警察享有免交医疗及养老保险的权利,担任警察工作的人,其工作和生活都非常稳定。

    四、德国警察是否有工会?
    有,有一个工会和两个职业联盟。

    五、德国警察的晋升标准是什么?
    警方对每一具体警务岗位,都有关于其功能和要求的详细规定。警察的工作由其直属上司集体根据岗位细则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评估结果分为ABCD四档。上级有义务向下级解释评估结果,并且应将这一结果告知其上级部门。
    警察如对评定结果不满,可以越级投诉,或者向人事部门抗议,包括向行政法院提起诉讼。

    六、如何防止警察滥用暴力,如何保证警察队伍廉洁?
    对警察的投诉主要在两方面:一个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另一个是警察执法不当的行为。
    若警察滥用暴力,公民有权在当地警察局投诉,也可以委托律师或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诉讼。公诉人(Staatsanwalt)会对嫌疑人进行调查和取证。
    除此之外,警署主席(Glietsch先生)有直属他领导的调查队伍,专门负责针对警察执法不当的各种投诉。多数情况下,警署会通过与公民的协商解决其所投诉的问题。此外,该部门也负责防范腐败,诸如在腐败风险较高的部门和岗位制定规则,降低产生腐败的风险(如在决定经费投入、开支时,需要集体决策并要有决策人的亲笔签名等)七、政党如何干涉警察工作?
    德国是法治国家,警察执法需要具体的法律依据。
    虽然警察的总负责人由州参议员提名,州议会通过,但是警察的工作属于专业性工作。

    八、警察是否可以抵制违法的命令?
    警察不但可以拒绝执行违法的命令,而且有义务向上级解释:该命令违反法律。若上级执意要求警察执行命令,警察可以越级向更高上级提出抗议。若参与执行违法命令,该警察将依法承担责任,执行命令不能成为免责借口。

    九、中国有季节性严打?德国也存在吗?什么时候出警如何决定?
    什么样的行为应当受到处罚是由法律决定的。类似的季节性严打是没有的。在德国有的是公众讨论,如针对有组织犯罪的讨论。一旦通过了司法程序,确定了有组织犯罪的具体法律责任,那么,打击有组织犯罪就会成为一项持续的工作。

    十、Glietsch先生作为柏林警察主席,能对下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受到上级谁的影响呢?
    整个柏林警署有21,000员工,9个机构,5个层级。9个机构的领导人由Glietsch先生直接领导。除此之外,Glietsch先生会定期直访不同的基层部门。在公共办公时间里与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公开交谈。
    外部的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
    1.媒体:警察作为国家机构的代表,媒体总是以批评的眼光来观察警察的作为。
    2公民:现在这个时代,每个公民都有手机,有照相机,他们随时会对警察的执法行为取证,并施加舆论压力。
    3.州议会的内部秩序委员会(每14天召开一次):各党派的代表会对警察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反对党的议员将就他们选民的意见以及在媒体上出现的执法问题进行质询,警察主席必须做出解释。
    Glietsch先生认为,警察内部进行自我批评,主动向社会公开警察内部的缺陷,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公开承认错误,征求改进意见,这不但不应当受到惩罚,而且应该受到奖励。

    十一、如何尽量避免在执法过程中滥用暴力和酷刑逼供等问题呢?
    首先,在警察的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如何仅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暴力:如在犯罪发生过程中制止犯罪活动或者出于自卫的必要性。实习警察(职业教育期间)每周必须在街道上度过20小时以上,以便熟悉这些可能发生的状况。
    在审讯过程中,任何形式的威胁、拷问都是非常严重的犯罪,执行这类行为的人会被判刑、开除。以威胁和刑讯得到的证词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能作为呈堂证供。
    Glietsch先生担任柏林警察主席八年,没有接到过类似刑讯的投诉。

    十二、嫌疑犯最长可以被拘留多久?
    在被逮捕的第二天午夜前必须由法官做出裁决:是否需要进一步关押或释放。

    十三、柏林墙倒塌后,东、西德警察是如何相互融合的?
    相互融合是不存在的,西德的警察体系被保留了,而东德的警察体系被废除了。但是,如果把警察看做一种技术工作的话,大量的东德警察被充实到西德警察的队伍中来,继续为维护柏林的社会治安而工作。

    十四、Glietsch先生如何看待现在的德国警察体系?
    Glietsch先生从警四十六年,他认为现在的德国的警察体系是德国历史上最好的体系。或许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但他认为在原则上、根本上,不存在大的缺陷。
    他强调,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政府分别领导各自的警察工作。在需要达成一些统一规范的时候,会通过德国议会之下分工详细的一些专业委员会来讨论。这个制度促使各州警察在从警经验上相互比较,公开讨论,相互促进。它对德国警察专业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十五、Glietsch先生是一位从警四十多年的老警察了,您认为,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在维护社会公正、公民权利上,最重要的原则、理念是什么?
    警察是维护公民权利的国家机器,他维护的个人权利不仅是在公民个人与个人之间,同时也是在个人与国家之间。警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只有在维护公民的个人权利时,才代表着国家。

    十六、Glietsch先生的工作会受到他的党性的影响吗?
    Glietsch先生在从警之前,15岁的时候就是SPD(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员了。当然,这是他做出价值判断的基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他尽量淡化党派的观念。



    (本文未经Glietsch先生本人审核)

    德国之声谈艾未未:一位公民的人与事

    德国之声 报道 | 2010.09.26
    01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获得卡塞尔公民奖

    9月26日,在德国卡塞尔城市歌剧院举行了卡塞尔市公民奖-"理性棱镜"奖(Das Glas der Vernunft)的颁奖仪式,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艾未未获颁此奖,同时获得奖金一万欧元。
    此次活动成为小城卡塞尔的城中盛事,一千多民市民出席在城市歌剧院举行的颁奖仪式。公民奖协会主席麦西尔(Hanjoerg Melchior)、卡塞尔市长贝尔特拉姆.希尔根(Bertram Hilgen),杜塞尔多夫艺术馆的主任格雷格.杨森(Dr.GregorJansen)、卡塞尔大学的海茵兹.布德教授(Prof.Dr.Heinz Bude)等在活动上分别致词,给予艾未未艺术造诣和公民精神高度评价的同时,也鼓励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用艺术纪录社会,给那些正在受到暴力威胁的人们以希望。

    *这个奖属于每一个独立的、不屈服、热爱自由的人*

    艾未未在全场观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声中,举起"理性棱镜"奖奖杯,他说:"这个奖属于每一个独立的、不屈服、热爱自由的人们,由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不同,我的很多朋友蒙受痛苦,甚至失去自由,他们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个奖项也体现出今天的人们,德国人,卡塞尔人,始终在关注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处境。作为艺术家,我一直试图寻找更新的表达的可能。"
    卡塞尔公民奖"理智棱镜"由该市市民于1990年发起。当时正值两德统一,国际关系面临重整,而这种新的关系一直与启蒙时代相联系着。所以此奖一直授予致力于启蒙、理性以及宽容的政治家、艺术家以及科学家。
    在历届得奖者中有政治家、学者、音乐家和哲学家,其中包括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音乐家鲁宾梅塔、德国的知名政治家高克。

    *卡塞尔公民奖协会主席:艾未未首先是一位世界性的艺术家*

    据卡塞尔公民奖协会主席麦西尔介绍,授予艾未未该奖是为表彰他在其故乡中国勇于同弊端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他还说,艾未未不受外部影响的真实感知使他成功扮演了东西文化间协调者的角色;他能够以批判性立场面对集权国家的体制,他的作品用艺术化的手法纪录现实,通过可视的方式表现出内在的冲突和对立,能够反映当代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冲突。他的话语并不是煽动性的,而是发出挑战,对陈腐的威权社会和政治体制不做妥协。
    麦希尔表示自己很早就对中国有所了解,但真正认识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则是通过艾未未,继而通过艾未未又了解到中国的现实;他认为选择艾未未获奖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位世界性的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一个政府的批评者。
    艾未未和卡塞尔有深厚的缘份,他参加过2007年的卡塞尔"双年文献展"。卡塞尔文献展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家在社会文化进程中进行有效互动的平台,艾未未是第三位曾经参加卡塞尔"双年文献展"并获得卡塞尔公民奖的艺术家。

    06/04/2011

    艾未未作品:一亿棵葵花子

    艾未未在伦敦的Tate Modern艺术馆展出了他的艺术作品:一亿棵葵花子。



    来源:http://vernissage.tv/blog/2010/10/12/ai-weiwei-sunflower-seeds-at-tate-modern-turbine-hall-london/

    德国之声采访艾未未母亲:"我的儿子是有人性的人"

    4月5日傍晚时分,艾未未的母亲,中国已故著名诗人艾青的夫人高瑛,与女儿高阁一起发出一份"寻人启事",寻找4月3日在北京机场被边检人员拦截后,迄今为止毫无音讯的艾未未。

    这是一份手写的"寻人启事",写道:"艾未未,男,53岁,于2011年4月3日上午八点半左右,在北京国际机场前往香港登机前被两名男子带走,至今50多个小时下落不明。请知其下落者通知其家人。母亲高瑛,姐姐,高阁。2011年4月5日17点43分于北京。"这份"寻人启事"随即在网上迅速传播,在世界各国政府及国际机构的呼吁中国政府尽快释放艾未未之际,这位母亲的泣血呼唤更打动人心。

    德国之声电话联系到艾未未的母亲高瑛,以下为记者与高瑛的专访内容:

    记者:"请问您为什么想到要用发'寻人启事'的方式来找艾未未?"

    高瑛:"我找不到我的儿子,他被抓走后,没有消息。我的儿子如果是被警方带走,也超过了法定时间,24个小时没消息,48个小时没有消息,50多个小时还没消息,没有人告诉我他在哪儿,没办法了,我必须要发'寻人启事'了,所以我就发出了这个启事,我想请大家帮忙找一找,我的儿子在哪儿?我能不着急吗,一个人说被带走就被带走了,可是带人总要和家里打个招呼吧,他到底犯了什么罪,也应该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母亲,我能不牵肠挂肚吗?"

    记者:"您是否就艾未未失踪一事和北京警方直接沟通"

    高瑛:"我现在发出了寻人启事,警方肯定知道的,我们家现在整个被监视,包括我们通电话都有可能是录音的。这个寻人启事也是一种向他们询问的方式。"

    记者:"艾未未以前写过文章,提到您非常担心他,您为什么总是那么担心他"

    高瑛:"现在中国这么一种混乱的状态,我特别担心,因为我对我的儿子了解得很多,我太清楚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了。我觉得他就是为老百姓说话的,为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从不是为个人的利益,如果是为个人的利益,他就不会左一次右一次的被打,他上次在德国被查出脑溢血,如果不是治疗及时,说不定就死了,那次也是为了四川地震时和他一样调查豆腐渣工程的环保作家谭作人,为了给这位不认识的人去出庭,被四川警察打的。他就认为对地震中死去的那些孩子的生命得尽责任,他当时说'豆腐渣工程'不可能只是这一处有,应该说很多地方都是这些情况,如果有些地方再发生地震,不能象汶川地震一样,要汲取教训,所以他冲出来调查这件事,结果他走上了一条,现在还不能说是不归路;"

    "我也认为他是一个最标准的人,他是一个很有人性的人,他考虑自己太少了,我以前和他讲,你休息休息吧,他说有好多事情我不得不去做。他也确实希望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走在健康的路上,现在这么腐败,他看不过去。"

    "我担心他的个性,他是不认输的,他要是觉得他做对了,让他低头是不可能的,否则他也不会这么勇敢的一次一次的抗争,我有时候真是替他捏把汗,他说'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啊,妈妈你应该知道啊,就是应该干点好事嘛,如果大家都不发出点东西来,象腐败就会越来越厉害,象上海的大楼,(指上海11.15大火事件中的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如果你不做,还会出现,如果大家都是这样子看见了却不说,明哲保身,那么这个国家和社会还怎么向前走'"

    "但是警察不相信他是这样的人,要么怎么能这么大动干戈兴师动众的抄他家,而且是以这种方式抓人。"

    记者:"您是否知道世界各国都在发出声音声援艾未未?"

    高瑛:"他们不是在为一个坏人说话,是在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个有德性的人,有正义感的人的一种支持;我也知道现在国内的网只有'艾'字也会扫掉,不让发出一点声音,包括'艾青'两个字也该往下扫了,有一位网友告诉我,有些人在网上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儿子找不到了',他们用很多隐喻的方式来支持艾未未,可见人还是有人心的,今天一早就有人打来电话,说他是湖南的,说虽然艾未未并不认识我,但我太佩服艾未未了,我会永远的支持他。也有从台湾打来的电话,得知我的电话被监控,他们也不便多说什么。"

    "昨天也有亲戚来我家,说在中国没有多少支持艾未未的声音,你看未未的朋友,他说的是一位在文艺界比较有名的一些人,他们为什么不站出来为未未呼吁呐喊?我说你们不能这样要求别人,中国社会是特别的,他们要明哲保身,他们要在这里生存,我们要对别人理解和体谅,狼来了,不能要求别人有冲出去的勇气,因为一旦冲出去,有可能被吃掉。但我也很欣慰我的一位亲属的孩子,他说,我不能不说话,因为这件事我不参与,我不作出一个表率,我怎么教育我的孩子,我要在我的身上传承艾未未身上的品质。"

    记者:"您知道他当时想在德国开工作室的打算吗?"

    高瑛:"他在上海盖工作室的事情,当时莫名奇妙的请他盖,然后又毫无理由的让他拆,他们想把他逼出去,他需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搞艺术创作,他当时和我说过、德国是最适合我的',他说当我在这个国家失去安全感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工作的时候,才动了换一个地方工作的想法,没想到他们连让他出去的机会都没有,他如果去德国开工作室可不是叛逃,任何人都可以移居到其他任何的国家,这是人的权利,中国当局也可能是因为这个限制他离开,这也是有可能的;可现在他们抄走了艾未未的公司里所有的东西,这个公司是一个空壳了,把水电也停了,电话也停了。"

    记者:"您和家人是否在做法律及其他方面的打算"

    高瑛:"路青(指艾未未的夫人)和我说'妈妈我们分头准备',包括请律师这些,我们都做了准备。我还有一个四合院呢,为了我的儿子我可以卖掉,可现在我就是不知道他在哪,他们要怎么整他,我和朋友们说过,鸡蛋里是可以找到骨头的,以前警察把他打成那个样子,到现在也没承认,全世界都知道警察在撒谎,他们还恬不知耻的说'没有打人',他们耍流氓有什么办法,为了我儿子我赴刑场都不怕,只要我做的是对的,我都不怕,我豁出来了,我就站在他的背后,我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我现在不怕被他们监听,他们如果有监听更好,我每天说的这些话是可以坐在天安门前去说的,我们是爱这个国家的,这没错,当一个国家发生一些大事情,我们参与意见有什么不对吗?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几个国家领导人的事情,这是全民的事情,人人都有责任。我们说出一些意见来,也许这些意见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但肯定有参考价值,何况我们认为发出的声音都是很正确的,这些意见是从全民利益出发的,看着这个国家走到这一步着急、心疼、对不起祖宗。"

    整个交流过程中,高瑛数次哽咽落泪,她告诉德国之声,她曾对儿子说:"你得哭我,别让我为你哭,我很担心你,你是不安全的,你如果出事,我就没法活了。"

    她说目前的自己只无法停止运转的轮子,不能停息的担忧和想念儿子。

    采访记者:吴雨

    责编:谢菲

    来源: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14968642,00.html

    混球时报:法律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

    被称为“前卫艺术家”的艾未未据信近日被中国警方“带走”,西方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权机构”迅速出面干预,要求中方立即释放艾未未,并将此事上升为中国“人权恶化”,艾未未则被称为“中国人权斗士”。


    在没搞清楚真相的情况下,就将中国司法的一个具体案例上纲上线,并用激烈的评论攻击中国,这是对中国基本政治框架的轻率冲撞,也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无视。西方这样做,是故意把一个简单的案例放到国家政治甚至国际政治的不相称位置,扰乱中国社会的注意力,并试图修改中国公众的价值体系。


    艾未未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行为艺术家”,也常被称“前卫艺术家”,是中国社会的特立独行者。他反艺术传统,喜欢出“惊人之语”和“惊人之举”,也喜欢在“法律的边缘”活动,做一些普通人搞不太清楚“算不算法律上出格”的事。4月1日他出境取道香港去台湾,有报道称他“手续不全”,具体情况不详。


    由于艾未未喜欢我行我素,经常干“别人不敢干”的事,而且他的身边聚集了一些类似的人,他本人大概清楚,他很多时候离中国法律的红线不远,或许他喜欢这样的感觉。客观说,在如何对待他这样的人的问题上,中国社会的经验并不多,法律的判例也不多。但只要艾未未不断“往前冲”,他有一天“触线”是很可能的事。


    十三亿中国人中,有几个艾未未这样的桀骜不驯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艺术可以强调无数例外,法律却强调对例外行为的限制和管束。没有艾未未这样的人,或法律不给他们的“突破”设立边界,这样的中国都是不真实,也不可能存在的。


    西方在无视中国司法运行的复杂环境,也无视艾未未个人行为的复杂特点,将他“被带走”这件事,用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说成是中国的“人权恶化”。“人权”真成了西方政客和媒体手里拎的一桶漆,见什么抹什么,他们在抹掉这个世界各种细致的分辨率。


    “人权”这么基本的概念,被西方搞成了仿佛同中国如此伟大的经济与社会进步互不相容的东西,这是天大的笑话,也是西方在所谓“人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时,遭到中国民众厌恶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民生在发展,公权力受到的监督越来越多,公众通过互联网发表意见蔚然成风,这些都是能抹杀的吗?艾未未一个人的际遇,包括其他几个中国特立独行者的际遇,与中国的人权发展和进步,根本就摆不到同一个天平上。


    艾未未“被带走”的具体事情估计很快会明了。但总的说来,艾未未如果选择与普通人不同的对法律的态度,法律不会因为西方舆论的批评,就在一些“特殊的人”面前绕弯,做让步。历史将对艾未未这样的人做出评判,在这之前,他们有时会为自己的特殊选择付出一些代价,这在任何社会里都是一样的。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在前进,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让整个民族去适应他个人的好恶,这跟是否尊重少数人的权利是两回事。

    来源:http://cq.people.com.cn/news/201146/2011469322.htm

    赵连海自述视频:呼吁艾未未等人安全释放

    艾未未:人生来就具有一切可能

    文:杜婷

    一直很喜欢做人物访问,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思维不同的个性。访问者犹如探秘者,在那一刻去倾听另一个世界的声音,探寻声音背后的逻辑,并经由自我世界的解释呈现。访问的有趣在于真正对话的产生,在问答和交流中双方的思考层进,因此一个好的访问必定是双方都有斩获的。格外害怕遇到那些过分老练的受访者,在那娴熟流利不假思索的回答背后往往是惯性使然,他们在一次次的受访中不断修正自我的「标准答案」,让回答愈加「完美」,以期满足受众的需求。这时无论访问者是谁都不再重要了,他们只说他们想说的。

    坦白讲访问艾未未前是有顾虑的,作为一个每年接受超过600次访问的人,我担心他的回答陷入程序化,然而访问的过程却相当愉快。他专注倾听,认真回答,「我不会重复自己,我总是陷入自我怀疑中,就在这一刻我都在怀疑自己所说的、所做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自我怀疑者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坚定和执着。杨佳被执行死刑后他每天在博客点燃一只蜡烛直到他所有墙内的博客被封;川震之后他向各地财政、民政、教育等相关机构发了几百封要求信息公开的申请;他在人们从5.12的伤痛中逐渐平复有意无意选择遗忘的时候带领一批志愿者到灾区做遇难学生名单调查,一共记录了5212名遇难学生的姓名,让人们看到冰冷数字之后鲜活的生命。

    在5.12地震发生300多天后,艾未未和他的志愿者开始进行遇难学生调查。「作为艺术家他不仅是思考者,他要是行为者,只有通过行为检验的思考才会是诚实的思考。实际上很多艺术家因为是行为者而放弃了思考,只是停留在感受阶段然后就变成了作品。在这方面我相当理性,我进入思考之中然后想怎样才能够不同于通常的方式,只有不同于通常方式的时候改变才真正发生。否则就是地震了,流泪了,捐款了,同时去做别的事情,毕竟我们都有生活不可推卸的责任。」

    流泪、捐款是惯常的方式,虽无可指责但却有可能是不恰当的,正如苏珊.桑塔格在《旁观他人的痛苦》中指出,「只要我们感到自己有同情心,我们就会感到自己不是痛苦施加者的共谋。我们的同情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艾未未希望做一个典范,「典范不是所谓的崇高,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认为个人是一个典范,你认为社会是什么样的实际上就是你要怎样。我觉得如果真关心这个问题就要把这个问题问到底,如果不关心那就不要再说。我是真的关心,但我的方式不同,在这么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一分钱也没捐,但在大家都不再谈论或者无力再谈的时候我组织了公民调查。」

    艾未未和他的志愿者希望得到那些遇难学生最基本的信息,他们的名字,他们多大年纪,他们读几年级,他们在哪里,他们的父母是谁。但调查从一开始就遭到阻力,「政府说你有什么权利,你有什么目的。政府永远都是这样的话,你没这个权利,你的目的一定是不纯的,当然也就没有人搭理我们。这让我们很生气,但并没有阻止我们继续调查。既然我们是这个体系的一部份,我们就只有通过改变自己行为的方式才能使这个体系发生变化。」

    在很多人眼中艾未未这两年在一些公共议题上格外活跃,似乎从一个远离社会的艺术家突然变为社会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颇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但从西单民主墙、星星画展的主力到参加海湾战争反战游行、同性恋争取公平对待的示威,从发行黑皮书、白皮书、灰皮书,到在上海举办「不合作方式」的展览,其实艾未未一直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争取自由表达的空间,为不公义发声。「但那一切都是局部的、有限的,甚至不为人知的,因为场地、方式、手段的局限。那时候有一种很强的无力感,个人经验要经过无数次权利、成本、技术的筛选才有可能成为社会经验的一部份,能出来的人非常有限,能接受的人也非常有限。直到网络的出现,网络使传统的结构体系不再重要,虽然它还是在那里,但新的可能性出现了,而这种可能性使人类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个人。构造自己的知识,组织自己的结构,选择自己的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切都是自由的。」

    从写博客开始艾未未逐渐成为一个网络重度使用者。「最初是新浪邀请我开博客,那时我还没上过网,也不会打字,但后来用博客以后我觉得非常好,我可以和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说话,这个人可能在一个边远山区,就像过去的我一样,你可以知道他做了什么,去了什么地方,和什么人谈话,我觉得这个特别有意思。工具会创造我们,技术使我们成为另外一种人。」艾未未认真对待他的博客,三年之中发表了两千多篇文章,「有时候一天贴几百张图片」,直到他的博客因发表5.12遇难学生调查的相关文章被网站关闭。

    艾未未在twitter上有逾三万的followers,大家称他为「艾神」,此次来港在艺术中心的公开讲座两百人的座位来了四百余人,而在我发通告说co-china论坛会举办「对话艾未未」的讨论会后的两小时我接到超过十家媒体的电话,希望能够帮忙联络艾未未做访问,「我今天的声誉和影响力在我看来很荒谬,我只是谈了最基本的东西,因为谈这样的东西获得荣誉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正常的。我们中国人太现实了,缺乏对他人痛苦的想象,缺乏对另外空间的想象。」

    访问中艾未未声音不高,温和却有力,而谈笑风生中有那么几次他突然显得有些孤独、不自信,这让我很难将眼前的这个他和网络上那个骄傲、不羁,甚至有些混不吝的艾未未联系起来。但大概正是这种矛盾的丰富使得他如此特别。极强的反省能力让他常陷入自我怀疑,但同时他又有着孩童般坦率的坚定,「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人生来是具有一切可能性的,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无限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和任何其它的力量抗衡。如果我们都能分担一点,付出一点,世界早不是今天的样子。」

    文章首发于明报。

    冯小刚认识的艾未未

    冯小刚的那本《我把青春献给你》其中有一章节写到了艾未未:

    我当时开的是一辆租来的出租车,车门上还印有每公里的单价,不明真相的路人常常伸手截车,有时看到几个金发碧眼的姑娘从酒吧出来,兴致所至,我们也会载她们一程,因为是免费的,所以分手时,我们和姑娘们都会有些依依不舍。我不懂英语,刚开始时也不认路,所以老得问坐在旁边的艾未未,他有时烦了就不好好指路,该拐弯时也不说话,我就一直往前开,开到哪儿算哪儿。有一次,我赌气一直开到海边,对他说:你要还不说拐弯,我就开到海里去。他闭着眼睛躺在车座上说:把玻璃摇上,等车完全被水淹没了,再逃生。我脑袋一热,差点就一脚油门轰到海里去。在岸边我刹住车以后,他认真地对我说:我特别想体会一头扎进海里去的感觉。平常开车,他也老说:撞一次吧,求求你,快点再开快点。久而久之,弄得我心里也跟着了火似的,老觉得自己开的是装甲车。终于有一次在长岛,喝了几口酒,在停车场附近,试着以20公里的时速行进,不踩刹车撞向一个小土坡,其产生的冲力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由此可想而知,如果是100多公里的时速撞车会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那一段时间,艾未未的出现使我的心里充满了野性,对秩序的破坏欲与日俱增,要不是我天生怯懦,又对未来充满憧憬,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后来看到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子》,一下就理解了那些混蛋的所作所为。

      艾未未是郑小龙请来为剧组帮忙的朋友,也是北京人,曾是“星星画会”的主要干将,于1978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同期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大学读了不到两年,烦了,觉得没劲了,毅然决然放弃学业来到纽约。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纽约呆了12年。他是一个前卫艺术家,住在曼哈顿第一大道和第二大道之间的第七街上,那一带集中了很多像他那样不着调的艺术家,也有光头党和爆走卒,同时那一带也是纽约贩卖来路不明商品的黑市。艾未未和那一带的黑人兄弟亲如一家,彼此见面,不是FUCK这个,就是FUCK那个。他喜欢恶作剧,善于随心所欲地把两种不相干的事物嫁接到一起,使它们产生一种新的含义。比如说:他会把一个篮球装进一只编织袋中,从楼顶上抛下,看着一只编织袋在街道上弹跳,令许多不知其中奥秘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百思不得其解。再比如:他从黑人手里买到一张文革时中国出版的塑料唱片,内容是,中央台播音员字正腔圆朗读的毛泽东著作《老三篇》。艾未未找来老式唱机,接上喇叭,开足音量,让毛泽东思想嘹亮地响彻在纽约的第七街上。

      艾未未为人仗义,朋友也是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九二年的圣诞节前夜,我在他的地下室留宿,遇见一个韩国人来串门,刚坐下,就被艾未未从后面用塑料袋把他的脑袋套上,一边拧紧塑料袋憋得韩国人满脸通红,一边对我说:这小子是个贼,好好搜搜他,身上一定有好东西。韩国贼拼命挣脱,从怀里掏出一个纸袋子,说了一串韩国式的英语,把纸袋包着的一瓶酒郑重地送给了艾未未。

      韩国贼诚恳地说:我今天没偷东西,这瓶酒是我自己花钱买的,送给你作为圣诞节的礼物。

      事后艾未未对我说:我来纽约12年,有两件事让我体会到人间尚有真情在。一个是每年过生日,我自己有时都忘了,但大西洋赌城从来也没有疏忽过,一准寄来生日贺卡。再有就是这个圣诞节,收到贼的礼物。他强调说:一个贼,能自己花钱买礼物送人,可见这种感情是多么的真挚。

      说到艾未未和贼的感情,让我想起一件事。一天我们在他的地下室拍戏,负责外联的李争争突然跑进来,对我们说,他车上的一个价值200美元的音响被人敲碎玻璃盗走了。未未听到后,出去转了一圈,只花10美元,就从一个黑人手里买回来了一个音响,送给了李争争。李争争看见之后惊呼:这就是我丢的那个。

      那时我们两人经常开着车在长岛上盲目地东游西逛,他常常指着一座座花园洋房对我说:这些都是垃圾,应该炸掉。看到我露出不胜向往的贪婪目光时,他也会一脸坏笑地补充说:可以给你留下一幢。那时他就反对建筑和装修有任何抒情的倾向,喜欢冷酷、喜欢简单,就是现在常说的“简约”。12年前,他曾对我说:你回到北京以后买一块地,我给你设计一个房子,保证花钱不多,又非常牛逼。我现在还隐约记得他的方案,他说:你买四截加长的集装箱货柜,彼此衔接组成一个“口”字形的建筑,从外面看不到一扇窗户,甚至也找不到门,就像一个金属方块,所有房间的采光都是从里面的天井获得。我当时听了,热血沸腾,满处打听买一截最长的集装箱得花多少钱。回国后,离开了艾未未的影响和灌输,审美观再次堕落到了庸俗的轨道上来。12年后,艾未未终于在中国找到了一位勇敢的实践者,此人就是北京房地产界另类,潘石屹先生。潘石屹被艾未未蛊惑,在长城脚下,投巨资造了十几幢巨冷酷的房子,令人看上去不寒而栗。前往参观者生怕自己不识货,异口同声说“牛逼!”。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潘总的虑荣心;另一方面,也把他的资金牢牢地冻结在八达岭的寒风里。这些冷酷的房子,如同一件打湿了的棉袄,穿在潘石屹的身上,脱下来冷,穿着更冷。

      现在冷酷和简约已经在北京蔚然成风,每次看见那种裸露着水泥墙、水泥地面,大铁罩子吊灯,黑房顶的装修方案,我就马上会想起艾未未。我老想告诉那些自认为很酷的人,你们太落后了,要知道,12年前的艾未未就已经很冷酷,很简约、非常水泥了。

      说到艾未未一不小心打了这么大的一个岔,没办法,只要是提到纽约的事,就不能不说他,有他在纽约,那里就是一个充满刺激和活力的城市。许多年后,我再次回到纽约,那时他已经回到北京,我发现缺少了他的纽约,城市竟变得非常平庸。

    来源1:http://hi.cutlife.com/topic/view/790.html
    来源2:http://book.sina.com.cn/2003-04-23/3/5065.shtml

    05/04/2011

    歐寧:艾未未与党派政治

    喻高对艾未未的指责(http://tr.im/PLU9)令人对中国铁板一块的政治现实更感悲哀。没有任何迹像显示艾在党群结社,反而他在成都与警察对峙时所表现出来的过份冲动、没有缜密的法律逻辑、缺乏对话策略等(见于《老妈蹄花》),可以证明他并非一个职业革命者。

    他只是一个以个人身份去捍卫自己理念的艺术家,在今日中国社会,鲜有勇者如他这般,敢于去挑战和撼动如此庞大复杂、积习难改的政党体制、利益集团和警察系统,但是,他离一个具有周密的统筹能力和政治谋略的民主领袖的标准还很远。

    不要再期望会有另一个党派来领导和改革社会,今日的社会运动不再是党争,革命也不再是夺权,而是个人的自觉和努力汇集成河,凝聚成一股更大的力量,不是瞬间山河变色,而是漫长的社会运算,一点点靠向愿景。党派政治只是权力更替的游戏,它没有任何进步可言,反而像艾的这种个人实践应成为楷模。

    社会运动常常失之于口号过于宏大高远,手法过于僵硬无情,参与者过于严肃寡趣;有艺术家的参与,有更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有更多的个人诉求,有人性的闪光,有感情的投入,它才容易衍为泱泱洪流。

    指责他沽名钓誉是不公平的,因为个人力量需要公正强大的媒体的协力。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让人人都可以成为艾未未,这个社会才会有救。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是,“没有任何英雄,任何一个人站出来都是英雄”(Noam Chomsky)。

    [最后修改由 OUNING, 于 2010-09-04 18:59:33]

    来源:http://www.alternativearchive.com/ouning/article.asp?id=764

    刘艳萍:3月30日,我经历的艾未未工作室被搜查过程

    2011年3月30日早上10点多时候,突然一群人涌进办公室门口,有3、4个穿警服的男警察和几个女的,办公室的徐烨跟在后面。他们宣布要进行消防检查和人员登记。

    几个警察先走到我座位旁边,要求我拿出身份证来。当时情况比较突然,我惊讶地问警察:“你们查消防,为什么要检查我的身份证?” 一个胖高的警察回答说:“我们这是例行检查,对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一个登记。” 我说:“我有什么违法犯罪行为被你发现吗?警察也能不无缘无故检查公民身份证啊”。胖高警察说“《警察法》规定了,警察有随时检查身份证的权力”。
    警察叫一个红衣女拿一个普通薄本子过来登记,我说:“你是哪里的?”;那女的小声说:“我是村里的,草场地村委会的”,我一看,旁边还有好几个貌似村委会的人。
    我说我不登记。女的无奈又去叫警察说:“她不配合”。警察对徐烨说:“你叫她配合一下”徐烨说“登记身份证她个人的事,我没有权力叫她配合啊”
    胖高警察大声说:“如果你不配合的话,我们现在就有权力带你回派出所去盘查”,另外几个人就说:“你就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写个名字嘛”

    这时,我们已经僵持了一会了,胖高警察嚷嚷要带我走,我不想惹麻烦,就说“我没带身份证,我不是工作人员,是志愿者” 警察说:“你出门就应该带身份证以备检查。不过我们今天不为难你,你总记得你的名字生日嘛,写一下就行了”
    我就在那笔记本上写了名字,地址写了个老家的,他又要求我写上联系电话。
    一个较白净的矮个警察就说:“你住哪里啊”
    我:“我有时候住福建,有时候住北京”
    警察笑说:“我真好奇,你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呀?”
    我:“你是想给我捐款吗?好呀”
    警察:“你在这做什么工作?”
    “哦,就是打打字,一些文字整理”
    警察:“噢,就是行政吧”
    然后,他们就拿着本子挨个登记,接着臧一说他们无权登记她身份证,他们又和她吵了起来。最后还是登记了一下,然后是让phill和另一位美国女设计师登记。
    4警察要求徐烨把他们带到后院,仓库,宿舍,厨房一一检查。我跟过去,看见警察指着库房问徐烨。臧一拿着摄像机过来拍摄他们检查。

    4个警察围过来要求臧一、一刀把摄像机里视频删除,争吵了起来,隔着玻璃我听不清声音。看见警察拿走了摄像机在操作,删除了内容。大约10来分钟后,警察从后院出来了,又要去艾老师家里查。艾老师家门紧闭,当时正在家里与北京市国保的王再庚在进行长时间的谈话。4警察进去后很快就出来了。

    大约11点多一点,警察与村委会的人一起离开了258号,他们说还要去查其他家。

    这是艾未未工作室遭遇的第一次搜查。


    刘艳萍

    2011年3月30日

    来源:https://profiles.google.com/117525632880075563493/posts/2iMX1XTw71b

    TED:艾未未被关押了。这是他的TED影片



    提示:TED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致力于传播有价值思想的非盈利组织。它始于1984年,以大会的形式聚拢了三个世界的人:技术(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设计(Design)。它的网站地址是:http://www.ted.com/

    标题:艾未未被关押了。这是他的TED影片 Ai Weiwei detained. Here is his TED film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被当局关押的消息在TED总部这里得到了重大关切。我们在上个月的大会中放映了他的一段影片,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勇敢的宣言,关于政府如何对待他,社会的变化,网络的力量,以及他对中国未来的希望。该影片放映的时候艾未未通过网络观看了实况视频,最后引起了TED观众起立鼓掌的巨大场面。

    TED是一个无党派,非政治性组织,我们理解中国当局对任何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事情的关注。但是,对于任何相信思想的力量、人类的想象力的人来说,看到这样一个世界伟大的艺术家被如此束缚是令人痛心的。我们将仔细地跟踪事态发展。这是影片

    - 克里斯.安德森

    原文:
    http://blog.ted.com/2011/04/04/ai-weiwei-detained-here-is-his-ted-film/

    经济学人:中国的法律是狼牙棒,不是挡箭牌

    核心提示:名人身份或许至少能够避免艾未未在法律的黑洞里消失很久。但是无法在睚眦必报的领导人的愤怒下保护他。

    原文:http://www.economist.com/blogs/banyan/2011/04/law_china
    作者:Banyan
    发表时间:2011年4月4日
    译者:@laoyang945

    艾未未的拘留是中国令人担忧趋势的一部分

    名人的身份也提供不了对中国政府复仇之剑的保护。相反,艺术家艾未未――几乎是国内对中国共产党最著名的批评者――仍然处在人身自由被控制的局面下。近年来最为激烈的搜捕异见人士的拉网排查活动中,艾未未总会在搜索名单里发现自己。

    他是在试图登机前往香港,可能是为了参加艺术品拍卖时在北京国际机场被扣留的,他的旅伴被允许登上飞机,并被告知艾未未有"其他的事情"。事情发生在周日早上,直到周一夜晚,没有任何有关他的消息。

    作为受人尊敬的诗人之子,艾未未相当于出身于共产党的"贵族阶层"。他除了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艺术家――作品正在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留下了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这一恒久遗产――他还是最为犀利的中国异议人士之一。他从不投降――正如在这个视频采访中所见,在采访里他说他对现政府完全失去了信心,建议中国的年轻人学好英语,赶紧移民。

    艾未未过去也曾身处困境。去年他被阻止出国――显然是保证他不能出席在奥斯陆的为中国狱中异议人士刘晓波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他也曾被软禁在家中。今年一月他在上海的工作室被强拆,这被艾未未视作对他政治行动的处罚。

    这一次,有关部门看起来决心要找到一些"罪证"。中午在他被扣留大约两小时之后,十几个警察来到了他的工作室,他们把找到的七八个人带走一整天来"了解情况",还没收了至少13台电脑和1台笔记本。他的助手们被释放后震惊于此次行动的经历,认为艾未未的麻烦应该更严重,要对他采取措施的那些指令应该"来自上面"。

    这构成了对中共的对头和批评者加强镇压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中东北非"茉莉花革命"以及中国"茉莉花集会"一种回应。

    网络行动促使中国政府加大互联网审查力度,迫使一些自由派的报纸编辑离职并且加强了外国记者在华报道的限制。根据NGO组织人权观察,同时也是十年来对于异议人士最为严厉的打击。人权观察报告说,自从2月中旬以来,最多有25位律师、活动家以及博客被国家拘禁逮捕,甚至失踪。该组织也报告说"一到两百位其他人士也受到从警方传唤到软禁在家的各种压制"

    这里有两个值得担心的特点:一是法律被用来进行政治迫害:3月25日,活动家刘贤斌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十年监禁。二是越来越普遍的非正式扣留、处罚以及失踪,而这些是完全非法的。因此法律提供给政府各种抵赖一句同时又不能给受害者提供任何保护。

    中国政府现在已经完全忽略了法律的一个功能是保护公民不受到任意行使的国家权力侵害这一理念。在3月4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言人告诉那些在采访时被中国警察殴打的外国记者"法律不是挡箭牌",她说,对于那些"唯恐天下不乱,想在中国闹事的人,我想什么法律也保护不了他们"。

    名人身份或许至少能够避免艾未未在法律的黑洞里消失很久。但是无法在睚眦必报的领导人的愤怒下保护他。

    发贴者 译者 时间: 下午7:53

    来自: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6512.html

    艾未未被捕前接受南德意志报专访:我们活在一个疯狂的时代

    核心提示:“有些人被投入监牢一关好多年,还有一些人直接失踪了”就在被捕前不久,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接受了此次采访。现在连他自己也失踪了。

    原文链接:Im Gespräch: Ai Weiwei "Wir leben im Zeitalter der Verrücktheit"

    来源: 南德意志报网站
    作者:Henrik Bork
    发表时间:2011年4月4日
    译者:白乌鸦



    上周二,南德意志报记者到草场地的工作室去拜访艾未未,那是他正忙于为准备进行的展览制作模型。德国正在中国举办“启蒙的艺术”展,外长韦斯特维勒也特意来到北京捧场,就此我们找艾未未做了一个访谈。未未在访谈中主要谈中国的艺术家、政府批评者所必须承受的压抑状态。

    五天之后的周日,艾未未在北京机场被逮捕。他当时正打算前往台湾为一场展览做准备工作,也就是在周二的访谈中,他第一次谈及了这次展览。艾未未至今音信全无。家人期盼他能被释放,但同时担心他可能面临长期监禁。

    南德意志报(以下简称南德):桌子上的模型有什么意义?

    艾未未(以下简称艾):我准备在台湾搞一个展览,在“台北市立博物馆”,10月29号开展。

    南德:有趣。这是您第一次在台湾做展览,对吧?

    艾:不止如此。如果台湾像中国政府宣称的那样,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那这将是我第一次在中国做展览(笑)。直到目前我依然不允许在这儿做展出。

    南德:不久前您还尝试过,三月份的时候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做首次展出。

    艾:是啊,但被叫停了。我为此努力工作了一年半,但展览直接被禁止了。他们还把我在上海的工作室推平了。

    南德:具有批判思想和行动的艺术家在中国的生存境况一直在恶化,对吧?

    艾: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入狱,仅仅因为他们上网在推特(twitter)或者博客上写东西。他们电话被停机,被跟踪被抄家。警察半夜破门而入搜遍整个房子——然后罗织证据提起诉讼。无辜的人被判处十年多的徒刑。最近的例子是刘贤斌。

    南德:您一再发出呼吁,关注因调查四川地震教学楼倒塌原因(而被捕的)民权活动者。

    艾:比如谭作人。是的,我一直在呼吁。有些人被投入监牢一关好多年,还有一些人直接就是失踪了。家人打听不到他们的一丁点消息,没有人能联系上他们,律师也见不到他们。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啊?

    南德:目前天安门广场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正在举行一个展出,名字叫“启蒙的艺术”,您对此怎么看?

    艾:在天安门那儿弄一个关于启蒙的展览真够讽刺的,因为我们中国人正在见证一个黑暗的年代。经济有所繁荣,民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与此同时言论自由、艺术表达或者教育自由却跌到了一个低谷。我们的公民社会跌入了低谷。

    南德:2009年夏天,您也曾经遭受警察的严重殴打,因为脑内出血而必须在慕尼黑接受手术。鉴于中国的压抑您有没有考虑过移民?

    艾:没有,从来没有。我经常做一个梦,两天前还在做。一个噩梦。我在一个类似黑社会的环境里,看到非常可怕的事情,有人在哭泣,我把一切都记了下来,我不可以袖手旁观,后来我就被跟踪了。整夜都做这个梦。最令人震惊的是,有很多游人经过那儿,他们看到了这一切却无动于衷,似乎一切如常。

    南德:显然应该考虑流亡?

    艾:没有,这是最后的打算。以前讯问我的国家安全人员也曾经说过这个,他们说,你应该到国外去。我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但对我来说这里越来越危险了。(出国)是我最后的一个选项。

    南德:即使您遭受到直接威胁?

    艾:我明白留下来所要面临的风险。看看我们国家的历史,质疑专制者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

    南德:您认为中国的艺术家还有没有可能在社会变化中扮演公共角色?就像欧洲当年启蒙运动时那样?

    艾:几乎没有。对于主流中国来讲,我是不存在的。在搜索引擎里搜不到我的名字,我被“和谐”了。但至少在推特(twitter)上我还有70 000名追随者(Followers),推特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翻墙)上去,我经常在上面评论社会问题。因此人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火苗都被掐灭,至少还有一个火花在闪耀。如果连这个火花都熄灭了,那简直太悲哀了。

    南德:您是为数不多的敢跟外国记者畅所欲言的中国人。这是不是慢慢也变得很危险?

    艾:是的,我经常问记者们,他们为什么不去采访别人呢。这样一来对我也有好处,多采访一个人,我的压力就少一半。如果有十个人,我承受的压力就只剩十分之一。可是只有我一个人做这个,孤独的一个人。这很有趣。与此同时我也感到恐惧。

    南德:您的父亲,著名诗人艾青,曾经坐过国民党的监牢,后来共产党上台毛泽东执政后,他又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二十载。如果观察一下中国当下的知识气氛,是不是可以得出这种结论:思想自由方面并没有什么长足进步?

    艾:正是如此,我们没有进步,完全没有。根子里还是那一套。当权者听不进批评的声音,他们希望把这种声音消灭掉。他们从不允许公开讨论。为什么坐下来跟对方交流就那么难?

    南德:也许“自由的艺术”展为这样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机会。与之相伴有的有很多艺术家对话活动。您有没有收到邀请?

    艾:没有,我没有收到官方邀请。我想中国的展览组织方不想见到我,那会让文化部尴尬。他们本应邀请我的,这是一件好事。

    南德:如果这一次的德国展览没有伴随批评性的对话交流活动,那究竟还有什么亮点呢?

    艾:有总比没有好。德国送来展示的都是些好东西。但是问题在于,如何和中国当前的现实联系起来,要不然那就只是政府间的友好姿态。我们中国人有没有准备好接受启蒙的价值?没有,启蒙时代已经过去几百年,中国还是没有做好准备。从这个意义来讲,在这儿弄启蒙时代的展览很有趣。因为中国现状完全疯掉了,必须给这个时代起一个名字的话,我认为,我们活在一个疯狂的时代。


    声明:这篇译文未经南德意志报授权,南德意志报也未审核该篇译文。文中艾未未的语句译文,没有经过艾未未先生或其助手核实。转载此译文时请附上这段声明。谢谢!

    发贴者 白乌鸦 @baiwuya 时间: 下午8:44

    来源: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9431.html

    艾未未家人的寻人启事

    艾未未家人的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

    艾未未,男,53岁,于2011年4月3日上午八点半左右,在北京国际机场前往香港登机前被二位男子带走,至今50多个小时下落不明。

    请知其下落者通知家人。
    电话01064019901

    谢谢

    母亲:高瑛
    姐姐:高阁
    2011年4月5日17点43分
    于北京



    来源:http://img.ly/3miE

    浦志强: 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
    艾未未,2011年4月3日走失于首都机场。年过半百不知天命,身高六尺重逾两百,炒瓜子儿收破烂儿,拍纪录片脱裤子,骂祖国亲娘称亲爹傻逼;时疯时傻装疯卖傻,装疯时擅长卖傻。有见活人的就地挖坑把他埋了,有机会参加抽奖获“共和国卫士”勋章一枚。

    (原文)

    另:杨佳案他呼吁公正,川震人祸他推动调查,谭入狱他作证遭袭,艳萍被抓他回马搭救,艺术家遭拆他冲上长街,胶州路大火他走访真相,钱云会惨死他直面媒体人,于建嵘倡拍照救乞儿他打横炮,肥佬是座山。世道有他没啥不同,没他大大不同。赶明儿他出来还得面对这胖脸,我无法沉默。

    刘晓原: 删了

    删了

    原文被删,但是Google Reader上还在

    转载:世界著名艺术家艾未未被带走

    4月3日上午,我从新浪微博上看到消息,说艾未未在北京国际机场过边检时被拦下,手机无法联系上。我有过被拦截经历,知道在被拦下带到询问室后,是不让接听电话的。我心想,不会有什么大事的。

    几个小时过去后,还是无法联系上,到了中午时分,他妻子很紧张地打来咨询电话,让我从法律上作个分析。

    随后,有不少警察赶到草场地,守住艾未未工作室前后门,不让人员随便进出。可能是担心有人来围观,把工作室大门前的路也给封了。警察进入工作室,出示了搜查证,进行全面搜查,带走电脑等物品。艾未未工作人员,也被带往派出所接受调查,艾未未妻子留在工作室,手机无法外界联系。

    据艾未未助手说,艾未未出境是去台湾参加艺术展,他与助手先飞往香港,停留一天后再飞去台湾。去年12月初,艾未未出境去韩国遭过拦截。当时的拦截,没有任何风险。因为是“特殊”时期,不让出境不只他一人。在去年的“特殊时期”过后,他还顺利地出过境。

    在“边检”被拦下,会被带到询问室,由警察看管着,暂时失去人身自由,不让对外拨打(接听)电话(询问室有信号)。这个控制时间不会很长,等到飞机起飞了,警察会来宣布不让出境理由。宣布完后,就可“打道回府”了。当然,如是涉嫌违法犯罪等“在逃”人员,在被“边检”控制后,则会交给办案机关(公安、安全、检察等机关)将人带走。

    艾未未出境时被“边检”拦下,这是与他一同出境助手亲眼所见。后来,警察又到了艾未未工作室搜查,并出示了相关法律手续,说明这些行动已经获得了批准。可以断定的是,艾未未是被执法机关带走了,至于是因为什么事被带走,被带到了什么地方,他母亲和妻子还不知道。

    艾未未不是从家中带走,而是在出境时被带走,让我感到很是意外。我想,不会是担心他到境外不回了吧?

    今天,是艾未未被带走的第三天,整整过了四十八个小时,但他仍然没有什么消息,他的妻子说非常地担心,很多网友也为他捏了一把汗。

    艾未未是世界著名艺术家,2010世界艺术影响力榜名列第十三位。他的被带走,惊动国际各大媒体,但国内媒体齐患“失语症”。

    艾未未的被带走,不论他的对与错,这都是特大新闻,国内媒体不作任何报道,实在是让人感到悲哀!

    艾未未何时能回来,我作不了判断,也怕去作判断。作为他的朋友,我希望他来早点回家,我实在是不想与他在看守所、在法庭上、在监狱里相见!


    但愿在若干年后,我们也能象龙应台那样告诫自己孩子:

    孩子,你是否想过,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如果你觉得别人的不幸与你无关,那么有一天不幸发生在你身上时,也没有人会在意。我相信,唯一安全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愿意承担的社会,否则,我们都会在危险中、恐惧中苟活。——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艾晓明: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艾未未

    (参与 2011年4月5日讯):艾未未昨天在北京机场被带走,此后失去消息,其工作室和家人住处都被查抄,抄走三十多台电脑等。到今天晚上9点,世界各大主要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消息,不奇怪,中国的主流媒体当然没有报道。

    很多推友在推特上呼吁释放艾未未,签名正在进行时http://twitition.com/ao9m7,艾未未的研究网站也在运行中http://aiwwstudy.appspot.com/,昨天到今天36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看到新的消息。

    对艾未未被拘禁事件,下面是几位资深媒体人和律师的网上评论:

    彭晓芸:老艾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如何介入社会,他颠覆了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形象,少了那股明哲保身的中庸小聪明和酸文人气,他有国际视野,他幽默可爱,他深谙公民运动的边界,他并不是政治革命家,不过现在当局努力在培养一位政治对手。

    五岳散人:靠恐怖与失踪来消除异议、统治国家,第一不能算是盛世,因为没有一个盛世是在刺刀与警棍中实现的;第二是不可长久,多少个前车之鉴已经证明了这点,以后还会接着证明。

    翟明磊:做为研究公民社会的学人,艾未未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大公民,查访死亡学生名单,纪录杨佳案,仗仗漂亮,这样的人应当请到主席台上替换那些人模狗样的道德标兵,而不是关在囚车里。——当然老艾会在主席台上翻跟头树中指的。

    浦志强:杨佳案他呼吁公正,川震人祸他推动调查,老谭入狱他作证遭袭,艳萍被抓他回马枪搭救,艺术家遭拆他冲上长街,胶州路大火他走访真相,钱云会惨死他直面媒体人。这世道有他没啥不同,没他却大大不同。赶明儿他出来,我还得面对这胖脸,所以我无法沉默。

    艾未未做过什么?要了解艾未未很容易,他的博客文章和纪录片都在网络上流传着。关于艾未未的纪录片,我在去年接受台湾学者、乐评人张铁志为英国《新左派评论》所做的采访中专门谈到这样几点:

    我认为,在中国公民运动中,有一批社会运动记录者。大体可以分为我觉得有几个脉络,像老虎庙那样的随时直播——老虎庙新闻台。像艾未未的直接和及时记录。艾未未创造了很多记录经验,特别是2010年,中国的公民影像有非常多的突破。艾未未作品是其中之一,当然作品不一定他拍,我指的是作为一个团队的作品,以他为导演的作品。

    艾未未创造的经验,一个是对待冲突的态度。因为过去我们拍,会觉得在冲突中只能偷拍,因为你没有能力和警察冲突。但是艾未未他们创造了一种直接冲突的经验,并且能够以技术手段转败为胜。因此,他非常有力地强化了公民拍摄的合法性,就是我有权拍摄,我有权监督。他呈现了在公权力面前,拍摄者应该有什么样的位置。过去这个位置是不被强调的,因为我们觉得拍摄者很弱小,随时会被击碎,所以是避让的。但是艾未未他创造了这样一种姿态,他一下子突破了一大步。这个突破不光是影像内容上的突破,很重要的是:一个拍摄者站起来了。这就是说,拍摄者不要跑,拍摄者站起来这个态度、这个姿态,非常有启发性。站起来,不退让,拍到底,对拍。这是一个突破。

    再一个,艾未未他们做到了及时拍,及时上传。这也是他的一个理念:速度很重要,做事的效果跟速度有关联。所以他及时拍,立即传。还有一个经验是,就是他运作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当它彼此一起工作的时候,它的力量、团队协作,是个人拍摄不可取代的。

    第四个是艾未未创造了无偿传播的经验,他大量拍,大量送,鼓励推友上网,鼓励公众参与。他用很多艺术的方式,使大家的参与成为可能。这不是在观念上的参与,而是说,我有一个主意,这个主意你也可以做到,并且也不需要承担很多风险。就像他去年的声音作品《念念不忘》。艾未未团队创造的这些经验,是中国公民运动中新创举,非常值得推广。

    今天我在推特上发了两段话:艾未未被抓走,也许几天后会回来,也许几年也不回来。而他身后的观众,可能有几十万。其中,80后90后是大多数。潜在的、他的同龄人还有很多。艾未未留下了他的观众,这个观众群里有无数人会继续艾未未的理想和实践。在这个意义上,艾未未不战而胜。

    有关艾未未不战而胜,我既不是指他不会吃苦头,也不是指他没有受损失。而是说,在挑战强权的方式上,艾未未有他的奇思异想。他不光是勇毅过人,而且精灵鬼马,妙趣横生。这是中国多么稀缺的人格,是年轻人多么向往的个性。强大的国家机器,跟一个艺术家比聪明才智,套用流行的咆哮体:你伤不起啊伤不起。(写到这里,不禁还担心,咱们国家的领导人,不是都有子子孙孙的在海外留学或者定居吗?万一他们的指导教授设问说,中国要不要拆了那个艾插手的鸟巢,让这些孩子们怎么解释呐。)

    我认为,在中国,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国家眼里的坏人。这样的蔫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冒出来。几天前在北京宋庄做“敏感地带”作品展的艺术家,那就有比艾未未更坏的。给自己裹花送葬的艺术家黄香被抓了,艺术家追魂和成力被抓了,这样的经历,不激发更强烈的创作灵感,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几个月前,著名的人权律师滕彪、江天勇等失踪了;上个月,为福建三网友案呐喊的公民王荔蕻也被拘留了。眼看着,这个国家的心啊肝就成狗粮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民间依然有传唱英雄的谣曲,这里是献给谭作人的歌曲《冷兵器》(http://www.kuwo.cn/yinyue/864423)。而几天前在北京,还有歌手为刘晓波举杯致敬呢。在为云南灾区义演的舞台上,有一首关于比吃盐的歌,其中竟然唱到了诺贝尔和平奖,并承诺下一届发给每一个中国人:(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1Mjk2NjI0.html)

    ……
    甘地得到了它,一个印度人杀死了甘地
    马丁路德金得到了它,美国人干掉了马丁路德金
    曼德拉得到了它,成为南非第一个黑人总统
    一个中国人也得到了它,他现在却回不了家

    台下的观众全都听懂了,他们在吹口哨,他们在鼓掌,他们在坏笑。怎么办呢?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吧,拉上三道警戒线吧,把每一台电脑都砍掉吧,把每一根网线都扯飞吧,把每个翻墙的张生都电一遍吧……

    今天推特上,满屏都是在刷艾未未。今天又是美丽而英勇的张志新悲惨遇难的忌日。从张志新到艾未未,中国的年历翻过了三十多年。清明过去,很快又要到林昭遇难纪念日。网上还能看到歌手周云蓬的诗:

    妈妈,谁也别想找到她


    给陌生人五分钱
    妈妈买了一颗子弹
    该把它放在哪里
    想看见又不想看见
    她成了一个小姑娘
    光着脚跑到大街上
    她想把子弹藏起来
    躲过众人的目光

    时间,请你停下来
    在四月的最后一天
    让她跑完所有的街道
    再放她死去吧

    一条街的转弯处
    一群孩子追上了她
    慌忙中她把子弹藏回了她女儿的身体里
    她又把女儿埋到了没人知道的地方
    谁也别想找到她了
    谁也别想找到她

    这是勇敢的歌手献给女勇士的诗篇,但那悲剧太惨烈,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周云蓬没有把它唱出来。我想到艾未未的母亲高瑛女士,还有滕彪律师、江天勇律师的母亲,她们都在找自己的孩子,目前都是音信全无。就在几分钟之前,我看到失踪者古川其妻子李昕艾的推文,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把大孩子安置在别处,抱着五个月的小婴儿在派出所宣布绝食。她希望有人把这个吃奶的婴儿领走,以便她实施绝食抗议,要到她丈夫谷川的消息。

    向妈妈要5分钱子弹费处死女儿的时代必须终止但还没有彻底终止,说真话关小号酷刑割喉的悲剧不可重演但依然有重演的可能。中国不能回到任意抄家、遍布文字狱的红色恐怖之中,但抄家抱电脑的事情已经十分普遍。有人说,你再张嘴,下一个失踪者就是你!对此,我姑且引用推特上所传艾未未一段话来说明:“我怕的要命,不是无所畏惧,或许比其他人更要害怕。我之所以勇敢,是因为我知道危险就在那里,如果我不采取行动,危险会越来越强大。”请注意,我说的是“姑且”,它的另一层意思是:你真相信他怕吗?你看那“敏感地带”上的《中国男人》,谁不是脱下裤子,跃跃欲试,向着自由裸奔。

    所以我还发了另一条推文:

    今天推特上看不到艾未未,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艾未未。如果你喜欢他,你就像他那样去生活,像他那样去爱亲人,爱朋友,爱孩子,爱小猫小狗,爱那些受苦的人并且为他们说话。无数个你成为了艾未未,中国就不必是马勒隔壁大草原了,你这位草泥马太祖可以骄傲地看到,你的后代进化成人——幸福的中国人。

    2011年4月4日深夜

    参与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anyu.org)

    红房子你们已经拆了,把老头还给我们!

    红房子你们已经拆了,把老头还给我们!#aiww

    世界各国媒体对艾未未被拘事件的报道Global Reports on AiWW's Detention

    中国:
    1. 外交部:4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记录(相关内容已河蟹)
    2. 环球时报:法律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
    3. 环球时报:是谁在严重违背法律精神
    美国:
    1. CNN: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reportedly detained
    2. Amnesty International: CHINA DETAINS AI WEIWEI AS WARNING AGAINST DISSENT
    3. NYTimes: China Takes Dissident Artist Into Custody
    4. CNN: Ai arrest highlights China's crackdown
    5.  WSJ: China Admits Artist Is Under Investigation
    6. CSM: Ai Weiwei: Why does he make Chinese authorities nervous?
    7. Chicago Tribune: Britain, Germany, US urge China to free Ai Weiwei
    8. Baltimuore Sun: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transcript removes all references to detained artist Ai Weiwei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记录中关于艾未未的内容都清除)
    英国:
    1. The Economics: The Law in China - A spear not a shield (Ai Weiwei's detention is part of a worrying trend in China) (翻译:中国的法律是狼牙棒,不是挡箭牌
    2. The Independent: Arts community unites to call for release of dissident Ai Weiwei
    3. BBC中文:音频:艾未未“已做好入狱准备”
    4. The Guardian: Our fears for the fate of Ai Weiwei (附508英国学者艺术家集体签名)
    5. BBC中文:美英法等国呼吁中国立即释放艾未未
    爱尔兰:
    德国:
    法国:
    加拿大:
    荷兰:
    澳大利亚:
    瑞士:
     意大利:
    日本:
    韩国:
    挪威:
    芬兰:
    瑞典:
    巴西:
    西班牙:
    俄罗斯:

    Personal Blogs 个人:

    --
    非常感谢twitter@Michae1S提供很多线索。
    --
    Keep updating. 请提供帮助找到更多信息来源,联系twitter@ruanji。

    04/04/2011

    Free Ai Weiwei Now by CHRISTOF KESSEMEIER

    释放艾未未,立刻

    art is not the crime

    冉云飞:有种的艾未未

    关于艾未未,说他的人已经不少,我能说出一点什么呢?他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不羁勇猛、善于创造,那都是说不完的话题。我跟他见面不多,当然不知道流传于他朋友间许多私密的段子,但好在有互联网的存在,我们共同在牛博国际开博客、在推特上一同战斗,所以常能看到他机趣横生的妙语猛话。

    在我眼里,老艾算得上是个“四有青年”。当然这“四有青年”不是对官方同名奖项的承袭,而是一种有趣好玩的戏仿,但这戏仿不是穿着意识形态毛料装束的“五好家庭”,因为我不是来给艾未未颁道德奖牌,作旌表文章的。

    我得公布我的四有标准是有种、有趣、有料、有心。要囊括四有标准,集其于一身,这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因为有种的不一定有趣,有料的不一定有种,有心的不一定有趣,总之难以并美。有趣自是指情趣,很多种艺术门类都能玩的艾未未,当然不会缺乏。至于说讲话妙语连珠,擅编段子和故事,我也有所领教,而有心则是有一颗悲悯怜惜爱人之心,他这一点也很充足。今儿我只择他的有种来讲。

    一:像傻×一样站出来

    艾未未是个多门类的艺术家,这两年以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行走于世界各地。这些装置和观念艺术,哪怕以古典材质或者是老旧的外型,依旧掩忽不住当代的叛逆与不羁。有的甚至是在简约底下充满混乱,在平静的表面下深蕴着波涛,一种不安分的气息成为他所有作品的“生理特征”,有一种深入那些物理器材后面的灵魂躁动。

    参加对鸟巢的设计,可能是艾未未参与的最为普通观众所了解的现代风格的建筑设计。但当后来这一切被强大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宣传所左右的时候,他便出来批评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甚至点名批评张艺谋对官方的屈为逢迎。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要说出如此的内幕和实话,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与巨大利益切割的准备。因为对于近乎黑社会的组织来说,这是一种令他们有锥心之痛的背叛,这种背叛比从不加入该组织分一杯羹,更令该团伙愤恨万分。在某些团伙看来,与它进行一些事项的合作,就必须忠心耿耿、全部委身于它,否则就是一种不可接受的现实,何况你还公然背叛,这是令他们没齿不忘的“内乱”,当然老艾并在意他们切齿的“内乱”。知识界有名声的人,大多被收买,在这几年有“背叛”经历的,除了老艾,还有就是陈丹青。他对中国教育的愤怒和批评,对民国时期社会精神的一些准确把握,使得他这次“背叛”显得格外有说服力和传播力。当然老艾本来就不在体制内,只不过一次合作,而陈丹青则是全部跳出体制本身的约束。

    从“反水”、搞“内乱”之局出来后,老艾开始关注因上海警方枉法,使杨佳遭受极大侮辱,而导致杨佳报复的杀警案。在他所有公共知识分子中,他是持续关注杨佳案最久的人,从呼吁司法透明到程序正义,再到批评官方指定的律师谢有明,与此同时声援、帮助杨佳父母走司法程序,最后杨佳被暗箱枉判,然后他每天点一支蜡烛以示祭奠,大约点了百多支。当多少已淡忘这桩不公的大案的时候,他让人们持续地关注,从而反省人们自身的境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不公制度和权力机器这案板的肉,而任人宰割。因此关注杨佳案,既关乎公义,更关乎自身的安危与做人的尊严。

    当川震中做死难学生调查和反对彭州石化项目上马的谭作人,被官方指控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行将开庭时,同样做着死难学生调查之相同工作的艾未未及其公民调查志愿者团队,一行十几人于8月11日来成都,欲出庭作证,以证谭的无罪。但无畏的艾未未哪知从此误闯“白虎堂”,凌晨三点在成都的酒店里遭到一伙警察黑打,终至脑袋出血而淤积,堵塞脑血管,要不是在幕尼黑作及时的检查,生命必将不保。但他遭受这样大的打击,后来还受到有司的干扰、查账和威胁,他在接受媒体依旧直言不讳地说,我就像傻逼一样站出来维权。有人说他维权太高调,劝他低调一些,他不为所动。及至有司约他喝茶,他坚决不从,并严词敦请他们放弃幻想,而且出之以戏谑之辞:国保就是电煲。 在这个高压国家中,的确是个异数。

    不特如此,他还在德国慕尼黑忍着被警察打而造成的脑伤,做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展览——“非常抱歉”。这“非常抱歉”的展览标题和内容,继续展示出艾未未对社会和世界的敏锐观察,同时也彰显了对他中国政府的深刻嘲讽。联想到当时中国当局极力在法兰克福展示其出版大国所作的荒谬努力——不让戴晴、贝岭出席并演讲,而且与会者居然撒谎说中国写作是自由的——这个揭露中国真相的艺术展,艾未未只能用“草泥马”的精神来说一声“非常抱歉”了。艾未未用九千个书包砌成了一面大大的墙,里面嵌了“她在世上幸福地活了七年”的字样,可谓对当局的控诉。这位杨小纨小朋友悲惨的死去,在她亲人的惦念中,在艾未未持续地对政府责任的追问中,获得了永生。这和刘家琨与遇难学生家长一起建立的“胡慧姗纪念馆”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对个体生命的真正尊重。

    在中国,很多人都以聪明人自居,以自己能世故,能虚与委蛇,能韬光养晦沾沾自喜,没有谁愿意犯傻,去为尊严而战,为自由而生。更不愿意去行公义,因为不想别人来搭自己努力的便车,而愿意去搭那些“傻逼”勇敢站出来所维护的公义的便车,这便是世故者所谓的聪明。人人都不想为公平正义而战,人人都愿意搭便车,从而陷入根本没有便车,全部深陷于不能自拔的泥淖,而丧失做人的尊严。那些极其世故的、聪明的欲搭顺风车者,因无顺风车可搭,便去巴结人质劫持者,患上深度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如何在被共同劫持的状态下,当上一个人质的头目,便变成许多聪明而世故者的终极努力。但制度的互害、咬人兼自噬所造就的囚徒困境,会使得你的奴才身份成为终身的紧箍咒。再大的人质头目,终究是人质的一部分,不良制度才是无所不在的绑架者。

    二:公民的草泥马精神

    如果有人做个数字统计的话,我想某些词汇在中国正规印刷物和出版物上出现的概率不高,其原因是因为那些词汇敏感。我们祖先发明这些词汇——哪怕是翻译过来的外来词,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与文化,成了我们传统的一部分——是为了供给我们尽情地表达一切的,而不是为了禁止我们拿来表达。可吊诡的是,权力决定着哪些 词汇如阿Q头上的癞疤是提不得的,提了权力便要与你拚命,灭你于无形。所以“草泥马”和“马勒戈壁”这样的词汇终于以异样和悲喜剧的方式诞生了。

    如果是在正常的国度,虽然也有时免不了“草泥马”,但他们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和法律维权来解决其间的利益纠纷,所以他们用不着杜撰一个“草泥马”而时常用之,甚至这个谐音的杜撰大有代替正牌货的地步。人的表达欲望,就像水一样是堵不住的,你堵住了这里,它就往那里走。你说这个词敏感,那我就换一个谐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幽默谐音和曲为表达,反而有了一种悲喜剧的效果。对于有话不能直说,本来是件很悲伤的事,但你若出之幽默隐讳之词,而这词又得到了传播者和理解者的高度认可,就会很快流行起来,“草泥马”就是这样一枚流行在网络,“出口转内销”到传统传媒上的国骂词汇。这种隐讳幽默的词汇,用在公共域内,就是一种争取自身权利的表达和对他人维权的声援,也就是说,“草泥马”一词具有对社会不公加以批评的公民精神。
    艾未未是艺术家,他当然常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个社会的看法,直中最直接的就是“草泥马,祖国”的十.一竖中指比赛,引得各地网友争相拍摄自己在各处建筑物、公共场所比中指姆的照片——从白宫到天安门等无所不有——传给他,让他及各位评委评选出好作品,以便传达出公共批判的意味。针对官方对政权、国家等意识形态等东西神圣化的倾向,于是艾未未以轻松、谐谑乃至恶搞的方式,以避开敏感语的办法,通过网络来传播“草泥马”的精神,从而使更多人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做一个知道维护自己权益和尊严的现代公民。

    在做“草泥马”摄影展的过程,工信部推出的名为保护青少年儿童,实为陷制人们言论自由的“绿坝”,惹恼了大批网民。于是号召翻墙有之,如北风从技术和操作上给出指导,专门写帖子给普通网友传播和使用。我也曾写过一篇《每天介绍一个人翻墙》,以示对封堵网络,阻扰我们自由获取诸种信息的官方之批评。艾未未则在网上号召在工信部预订的绿坝安装之日亦即七月一日,网友罢网以示抗议。当时有很多人还不能理解他这个罢网行动的意义,甚至对网络甚有研究,资深的网络控北风对他这次的行动表示质疑。我明显是个骑墙者,既支持北风号召人们翻墙,亦表达对艾未未罢网的坚决支持,后来他们双方对各自争取网络自由的意义都认可,这是很开心的事。老艾邀请北京的网友到他带着大片草地的工作场所去喝酒吃饭,还免费领文化衫——FUCK GFW,大家在快乐中完成罢网、反对绿坝的行为艺术,既维护了自己的权利,又增添了生活的乐趣。这就是说,公民的草泥马精神,不仅是批评乃至愤怒,还有快乐,我们要学会在快乐中去为自己争取更自由的生活。至于老艾裸体照片的下体上遮掩着一种互联网才有的“动物”——“草泥马”的照片,那是用“草泥马”所做的最有趣的表达。

    三:一个带着态度的人

    艾未未在接受法国艺术批评家杰罗姆.桑斯的采访时,说自己是个带着态度做事的人,我认为老艾的自我表达惊人的准确。艾未未对语言有着对图像一样的高度敏感,他往往能够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化愤怒为讥刺,直指人心、直捣黄龙,这样一来,他在有一百四十字限制上的推特上风生水起,跟随者众,已达一万六千多人。每当他对某事件发表简短看法的时候,从理论上讲,跟随他的一万六千人都能看到,加上一推再推的锐推,那么他的公共表达,就形成快速众多的传播,老艾的 态度展示得淋漓尽致。

    说艾未未是个带着态度和有内心想法的人,并不是说老艾有一整套的思想和体系。老艾是个没有主义的人,也没有那么多抽象的思想,他只坚持生命的尊严和为人之自由。他很多看法,全是从自身经历和体悟的常识与直觉而来。事实上,只要你睁开双眼去看,用心去感受,就能读懂今天看似令人困惑的中国。五一二大地震以后,面对众多的死难者特别是死难学生,使得有态度的艾未未,不能坐视不理。本来他也像我们许多中国人一样,都在期待政府负起公布死难者名单之责,但政府为了逃脱自己的责任,为了免受对豆腐渣工程的追究,不仅不公布,而且还把调查这些数据的黄琦、谭作人当作罪人抓进监狱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艾未未自己出钱召集了几十位志愿者,分期分批进入灾区——单是第四批进入灾区的志愿者就分成十二个小组——从学校、班级、遇难者姓名,做了大量细致的收集工作,独立采集获得近五千名死难学生名单。加上谭作人等人的调查名单,终于逼政府交出一份没有学校、班级、姓名的死难学生名单5335 人。虽然政府依旧没能告知公民以真相,但让政府知道,我们每个公民都愿意且可以做些事情来推进社会的进步,让他们知道遮遮掩掩,必受民众持久的追问。艾未未调查小组在灾区的调查过程中,受到当地政储府、警方、学校等机构的干扰、阻止乃至打骂,不少人受到搜身、拘禁之辱,但他们并没有退缩。具体事件可在艾未未调查小组的志愿者们的回顾性文章里——《公民调查 5.12地震遇难学生调查事件回顾2008年09月04日-2009年08月05日》看到。

    没有态度没有韧性,艾未未及其调查小组不可能坚持得如此之久。在谭作案出庭作证未遂,还被重度打伤以后不久,艾未未调查小组就推出了纪录片《老妈蹄花》。《老妈蹄花》把成都警察胡搅蛮缠、违法违宪的丑陋嘴脸展示无遗。凡是看过该片的人,无不震惊而感到警察作为权力机器的粗暴无理。像金牛法治科科长这样的人,包括后来打电话威胁志愿者刘艳萍的邱勇所长,都堪称如今警察低劣素质的缩影。《老妈蹄花》出来后,艾未未调查小组将其传到网上,分享给众多网友,而一些网友又将其添上英、日、法、德等语言的字幕,做更为广泛的传播,使灾区政府及警察不作为乱作为的恶政得到了跨国传播。到今年底,他在推纪录片《冯正虎回国》的同时,又推出《花脸巴儿》,反映了灾区的恶政和民众遭受打压的惨景,以及他们志愿者在其间所作调查的艰辛。除了深刻生动了展示了五一二大地震后天灾人祸特别是人祸之外,其取所题目,简洁切题,极合四川的民俗风情,“老妈蹄花”既是一道名菜,也是该片中的引子;而“花脸巴儿”就更是诙谐地讽刺了四川当地政府拆东墙被西墙、做猫盖屎等面子功夫的下作。

    老艾在追查地震死难学生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因为家人和他自己受到不少阻力、威胁而停步,除了他们继续将调查所得,做陆续的后期整理外,还进一步和志愿者一起给中央及四川各地政府的财政局、教育局、建设厅、公安局、青基会等几十个单位发出一系列,要求他们按政府公开条例公开一系列信息:校舍垮塌情形、财政使用情形、学生死难数字等,但他们得到的回答可谓荒唐无比,竟然说要说列出单位与用途,才会公开。难道一个纳税人、一个中国公民就没有权利知道这一切本该自行公布的信息吗?原来去年公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有这样与公开透明彻底相违背的圈套在里面。这正好证明了政府每一次立法看似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所谓的依法治国,实则是通过立法的方式使民众深陷泥淖而无耻胜出,要么就是变成明目张胆的钓鱼。

    四:终身的反对派

    我对老艾在文革时期的事情了解甚少,由于父母曾受辱,他自然也不免有受辱的经历与感受。同时在文革后期,他可能因为父亲——位不一定很尊但名却很高的诗人 ——的“解放”,会使他的交往圈子和阅读圈子与众不同。艾未未可能读了不少普通读者无法读到的“灰皮书”和“黄皮书”,甚至有可能读到一些特定的“大字本 ”。这些“供内部批判使用”的东西,令人吊诡地完成了许多有一定来路的人之思想启蒙,成为七十年代末、八十代兴起的启蒙运动的嚆矢。

    艾未未似乎在朝着一个终身反对派的路子挺进,挺进的路线和脉络相当分明。上世纪七十年末至八十年代初,他参加星星美展等一系列甚为活跃的艺术活动,打破几被窒息的死气沉沉的生活,诱发人们的审美感受,开启明智。后来居纽约,他也参加了一系列的反对活动,在自由的美国争取更多的自由。大家都知道,在一个专制国家当一个反对者,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令人提心吊胆的事,因为恐惧已经内化了,成为人们血液的一部分。所以专制国家的反对者并不多,如反对者的话,一般都能因为现实碰撞和日常的挤压而显得真实,显得有比较坚定的反对目标。事实上,在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做一个反对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民主自由国家允许你反对的事无限多,而且由于制度构架已处于稳定可靠的运营状态,使得大部分人对于反对某事反而还丧失了热情。有的人可以在专制国家做些反对的工作,但一旦到民主便丧失了对权利的敏感,对自由受损的切肤之痛,因此像老艾在约纽住了十二年,依旧葆有对不义之事斗争热情的可谓少之又少。

    遥望八十年代、近观当下,许多与老艾同时代或者同龄的艺术家,都已经功成名就,在名声、威望、财富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很多人已经没有多少好奇心和活力。名望及财富成了不少人的名缰利锁,成了许多人的坟墓,有许多人老态毕现,只差抬出去埋了。早年做政治波普的讽刺与戏仿精神,荡然无存;架上绘画的不尽实验成为前尘旧事,过眼云烟;观念艺术上的勇于突破、给人新奇之感,成了目下老颓的回忆资料;行为艺术因害怕现实害怕失去既有的东西,而不拿出以前的勇猛精晋。但艾未未与他们不同,老艾的名望及财富不输于任何当代艺术家,但他一直有闯劲,一直活在当下,做一个活着的见证者。活在当下,不是说他缺少历史根系,没有未来展望,而是说他不回避自己与所处之荒唐时代的紧张感,并愿意身体力行地将这样的荒诞感记录下来。

    不少艺术家多是自由主左派,即在不否认消极自由的基出上,更多倾注于积极自由;对自由主义和市场并不否定,但对正义与公平更为关切。如果非得给艾未未贴个标签的话,我觉得他算得上是自由主义左派。以前我听说过一些老艾有种的事,但都没有这几年他所做的事情带给我如此大的震撼效果。可以这样说,有种是老艾最大的特征,对公平和正义有一种常人所没有的、老虎一般的饥饿感。

    2009年岁末于成都

    纽约著名建筑师Lebbeus Woods的声明:THIS CANNOT PASS

    纽约著名建筑师Lebbeus Woods的声明如下:


    THIS CANNOT PASS (没门)

    (上图) 三月七日艾未未在他的北京工作室。他在今天被逮捕因未明原因被中国警察逮捕 四月三日, 2011。


    由我和Christoph a. Kumpusch设计的光阁已在中国成都开始建设。我在这里公开声明,在艾未未安然无恙从被拘留或监禁被释放以前,我不会接受在中国的另一个项目。

    LW

    原文:http://lebbeuswoods.wordpress.com/2011/04/03/7669/

    纪录片:谁在害怕艾未未

    110329-PBS-Alison Klayman-Who's Afraid of Ai Weiwei
    文稿来源: http://t.co/XVDnJ6v

    汉文翻译工作文件夹: http://goo.gl/e2qNJ

    PBS纪录片下载 http://goo.gl/R1iQ9
    (= https://www.wuala.com/renyun.net/People/艾未未/谁在害怕艾未未/ )
    英文字幕 http://goo.gl/t1m5z

    汉文字幕
    Fight4Future:制作了《谁在害怕艾未未》Who’s Afraid of Ai Weiwei的字幕,按frontline.us.s29e10.hdtv.xvid-fqm.avi调校。下载: http://is.gd/Zvmibs
    2.0版射手网下载 http://is.gd/2UXWFC

    纪录片原发网址: http://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ai-wei-wei/
    拍摄记者: @aliklay @awwneversorry

    He's China's first global art star who is using his fame to push the boundaries of freedom in that country. But he's

    walking a fine
    Read more: http://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ai-wei-wei/#ixzz1ITWA2zG0
    Never Sorry on PBS Frontline http://fl5.me/7eo5ns = http://www.viddler.com/explore/AWWNeverSorry/videos/6/
    Ai Weiwei on PBS Frontline http://www.aiweiweifilm.org/en/ai-weiwei-frontline-segment/
    艾未未:Never Sorry (预告片,中文字幕) http://www.viddler.com/explore/AWWNeverSorry/videos/3/
    Ai Weiwei: Never Sorry TEASER http://www.viddler.com/explore/AWWNeverSorry/videos/1/
    纪录片 Ai Weiwei: Never Sorry 制作中 http://www.aiweiweifilm.org
    捐款支援纪录片制作 http://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alisonklayman/ai-weiwei-never-sorry

    --
    转载自 http://goo.gl/BbRK0

    德国《时代周报》评论:中国惧怕自由的心灵

    核心提示: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在自己的祖国被逮捕了。这又一次表明:中国政府有多么神经质。

    原文链接:Chinas Angst vor den Eigenwilligen

    来源: 时代周报在线
    作者:Angela Köckritz
    发表时间:2011年4月4日
    译者:白乌鸦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形象在西方那么差?“中国的外交官常常如此发问。答案可能在此:正是中国政府的所作所为造就了这种状况。本周日中国最知名的艺术家、著名诗人艾青之子——艾未未在北京机场被逮捕,从此音信全无。他的妻子还有助手都不知道他身在何方,艾的手机也已被掐断。警察并没有公开批捕,如果这样它们有义务给出(逮捕艾未未的)理由。

    可能正因为它们毫无理由。它们必须来精心罗织、编造,但真正的原因绝不在此。中国政府非常焦虑,但这不关艾未未什么事。从二月开始已经有百多名活跃人士、异议人士和律师被逮捕。人权组织声称,这是过去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打击。

    中国政府忧心于阿拉伯国家的民众起义。它从中重温了最凄惨的噩梦:被自己的民众推翻。因为民众又一次经历同样的痛苦:高通胀率,1989年六月正是这个原因把民众推向了街头。矛盾的是,虽然组织者屡次呼吁,但是茉莉花革命中国版并没有发生。中国政府的恐惧完全是过激的。

    外人几乎无法揣测北京小圈子里的决策过程,这种试图解读中共决策的尝试被称作“中南海学“——以中国政府所在地命名。但是有一点很清楚:中国领导层正在进行权力转移。如外交部长杨洁篪这样的大员虽不明说,但通过强硬的发言、更富攻击性的行动来为自己加分,过去数月的外交政策尤其明显地证明了这一点。这很可能跟明年的权力交接有关,有些人想从(强硬政策)中获益。

    但是这种故意示威的行为恰恰达到了反效果,逮捕艾未未对于稳固党的统治起不到分毫作用。是的,它给自由行动者、勇敢的人、持不同政见者带去了恐惧,可是现在并没有什么能危险到党的统治,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在全世界的形象来做这些呢?

    中国政府经常自诩理性务实,贬低“歇斯底里“,理性务实等提法也经常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可是现在连外国记者都收到威胁,可能不再给他们的签证延期,甚至连驾照都不审批了。出于恐惧而做出过激的反应,如果这不都叫”歇斯底里“,那

    艾末末语 Ai's Words 1-45

    推友@XinLinYang转发了艾未未说过的话, 称为“艾末末语录”。艾的话的确让人深省。我并不太喜欢“语录”这个词,虽然“语录”的字面意义也就是话的记录而已,并没有褒贬;还是想想改为【艾语】比较好,因为曾有个让中国上下颠倒的“毛主席语录”。请自行判断是否赞同还是反对这些话。
    • 【艾语1】 为法西斯卖力的人是死得比鸿毛还轻的,这是法西斯他爹说的。
    • 【艾语2】 對於钱学森这样的德高望重的人,仅仅是国葬是不够的,至少要有一个常委陪葬,仪式应是天葬,也可以考虑不葬,陪一陪那个始终晾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神。
    • 【艾语3】 立国60年后,面对事实和公理,中国还是拒绝承认错误的话,这个国家就是个危险的国家。
    • 【艾语4】 另一个叫余秋雨的,如果说他是文人中的败类,或是败类中的败类,则一点也不过。这类流氓文人,如此逍遥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个现代文明的奇迹。
    • 【艾语5】 杨佳案案发至今,一百三十五天。从一辆自行车的合法性问题引發到一个国家的司法合法性问题,从个人死亡到国家司法伦理死亡,可以说伤亡惨重。
    • 【艾语6】 早上起来的选择:1、是生命的一部分还是死亡的一部分 2、要真实还是要谎言 3、是快乐的还是腐朽的,4、去爱还是被遗弃 5、智慧还是脑残 6、微笑还是屈辱 7、声讨还是庆典 8、多一点勇敢还是多一点恐惧 9、做啥还是腥浪 10、自/由或是囚徒
    • 【艾语7】 这个政权由一些最不要脸的说谎者拥戴着,他们靠帮腔说谎、蔑视羞辱良知,享受着独裁统治下的优惠,这些人是要受到审判的。
    • 【艾语8】 当网民们可以将那些超级傻逼们骂死之时,就是中国的民主和自由到来之日。让我们甩开膀子破口大骂,有谁说这不是一个独特的极具有诱惑力的年代呢 ?
    • 【艾语9】 日子久了心里都明白,其实主人是个屁,含蓄在放与不放之间。
    • 【艾语10】 建议将长安街至八宝山永久保留为领导人专道,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走的快些再快些,顺畅及时些。
    • 【艾语11】 有时会想,本来不错的人一沾上中国怎麼就变贱了呢,后来明白了,中国就是一个粪坑,沾不得。
    • 【艾语12】 你们还没有看出上推的险境吗?前方是跟傻逼一样邪恶的政府,后方是跟邪恶一样傻逼的人民,你基本上是死定了,这才叫做刺激。
    • 【艾语13】 我说实话,我是确实不喜欢中国!在北京能说出这个话的,也就是我,我确实是不喜欢中国。因为这个中国,没有任何能让我喜欢的地方。尽管我想努力,但办不到。这并不是说因此我就要去选择外国,我没有这种愿望。
    • 【艾语14】 在人的所有的室外运动中,有什么比向傻逼暴君扔石头更优美的动作呢?
    • 【艾语15】 在一个可以说话的地方,没有人愿意闪着自己的胳膊。
    • 【艾语16】 有暴政昏君,就有投石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还会是这样。除非百姓没有了手臂或是世界没有了石头。
    • 【艾语17】 如果今天与昨天有什么不同,那是明天会记住今天的耻辱。今天的虚伪的不光彩的日子。
    • 【艾语18】 一片奇迹般的土地,居然没有一个正派人说话的地方.夜深了,你妈在哪儿你知道吗?
    • 【艾语19】 我觉得一个人从出生起,不管是什么样的处境,就已经获得了至高的荣誉。任何其它的荣誉只可能消减这个荣誉,我在为人的最高荣誉而战。
    • 【艾语20】 我不能做到言行一致,思考是断裂的,用人格分裂来形容比较形象。至于经典只能说在我身上比较明显。
    • 【艾语21】 没有人能达到自由。自由是态度,一个价值取向而不是一种真实存在。你可以一直在朝自由靠近,最终的自由是死亡。
    • 【艾语22】 我每秒钟都受到威胁,因为我生活在一个非常有危险性的国度里。
    • 【艾语23】 不是一把刀子抵着我,才是对我的威胁。只有猪才会这样去想问题。当一个人的尊严,他的生存的理由被动摇的时候,他就是受到了最大的威胁,这毫无疑问。
    • 【艾语24】 任何一个人,如果是不为正义而战,不为所谓的公平而战,他就是非正义和不公正的一部分。这毫无疑问。
    • 【艾语25】 杨佳说,凡事都要有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还是他更清醒,看透了这个游戏的本质,没有浪费幻想。
    • 【艾语26】 一次不公平的审判是悲剧,是谁的不幸,悲剧从来都是关于他人的吗?毁灭人的价值的历史会有善的终结吗?文明是延伸他人的命运。不为他人的困境流泪,是这个社会最后的不幸。
    • 【艾语27】 谁都不用道歉,可以集体消亡。
    • 【艾语28】 太多的任性,愤怒和漫骂,伴随太多的不信任,放弃和死亡。如果放弃,依然失望,说没有办法,即是坐以待毙,成为被人诅咒的罪恶腐朽的一部分。
    • 【艾语29】 因为昨天是这样的,上一次是这样的,就说今天和这一次必然是这样的。事情不必如此,可以不同,可以有趣的多。这是我们在这里的理由,否则大可不必。这样说,是说可以更合理一些,生活不只是承受他人之愚昧的结果,相信变化,就不妨一试。
    • 【艾语30】 一切很简单,给我一点空隙,我们和平相处,不要碰我,如果你侵伤了我,要说道歉,不许持强凌弱,愚蠢者不能傲慢,蒙昧者不要嚣张。不要逼着他人来告诉你生命的含义和价值。
    • 【艾语31】 生命的本能就是自我保护和完善,这是生命中的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和终极,而自我保护和完善是就对生命可能奉献的最崇高的敬意。
    • 【艾语32】 当一种文化不断的将事实的部分遮挡,将善意的部分抹去,将觉醒的部分牺牲,这样的民族和国家依靠什么来维持呢?
    • 【艾语33】 这样的政权为什么能够维持?就是因为大多的人没有维护自己的权利,大多数的人说我就接受这样了,没问题。 实际上只要大家都不接受这个,一天这个政权就变了,非常简单。
    • 【艾语34】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能复制,如果每一个人都问问题,那么政府就会被我们关在牢笼里面;如果我们不问问题,他们就会很猖狂。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政府。当然我们遇到了一个极权政府,他表现的更为猖獗。
    • 【艾语35】 当一个政府用了60年 来败坏了它所有的名誉的时候,不要给它任何时间!当一个政府有着所有的资源,仍然在限制着每一个人生存权利的时候,不要给他时间!我们应该让他立刻结束!
    • 【艾语36】 恐惧大概是世界上的极权政权制造的最大的产品。极权政治最大罪恶在于它污染环境,败坏教育体系,伤害最大的是人本身,人的灵魂,人的是非感,人的觉悟的可能,他们最成功的一点,也是他们最大的罪恶。这个罪恶需要很多人来声讨。
    • 【艾语37】 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没有激进过,那老年一定会非常痛苦。没有激进过的人是不应该活太久的。
    • 【艾语38】 把任何矛盾公开化是最有力的武器!
    • 【艾语39】 你丫就是一混混呐,你能说一句人话吗?
    • 【艾语40】 你告诉我把人关哪儿了?我又不去劫狱!!
    • 【艾语41】 面前的这只杯子,你能看到它,可你能看到在此之前,它被谁碰过,它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吗?更何况要了解一个人?
    • 【艾语42】 他们只是知道怎么保存自己,躲在一些机构、学院和协会里面的蛀虫,知识从来没有为社会提供过有效的作用,他们叫什么知识分子?除了抄袭以外,就是张冠李戴,他们是所有的腐败和社会无能的一部分。
    • 【艾语43】 很多人以为他们是中产阶级,或是上流阶级,其实仍然生活在精神的贫民窟当中,他们才是真正需要谋生的人。而我无论处在什么状态下,注重的是精神上的谋生。
    • 【艾语44】 中国有这么多跟人的生命有关的假,跟科学有关的假,大家都回避不谈,却找了这么个人,讨论这么热闹。中国的学术作假有多厉害,教育成天毒害孩子,三聚氰胺几十万孩子受损。
    • 【艾语45】 卫生部教育部有人讨论过吗?有人敢大张旗鼓地每天放在头条上吗?讨论文怀沙和追究圆明园兽首是同一性质。


    (我没有完全查证这些话是不是从艾未未说过的,但是至少有一些是我看见过的。而且我觉得这位网友也不会刻意篡改其中的话。如果有问题,请在这里留言。)

    对艾未未被拘的一些最初思考

    这些最初的思考发在推特上,是看到这条消息之后引发的

    RT @duyanpili: @aiww 今早在机场出关时被带走,失去联系已9小时;警方已对工作室进行了6小时搜查,门口拉了三面警戒线,无法靠近。徐烨、飞飞、郭克、张隽等8名工作人员、志愿者被带到南皋派出所“协助调查”,至今未有消息。文涛被便衣绑架走。

    *更多的人在消失,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事情, 至少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我周围的中国, 外国朋友基本上知道滕彪被消失的消息了! 知道是一种积聚力量的方式, 知道就是力量, 它也许会在必要的时候展现出来. 如果不知道, 那么就只有冷漠.

    *纪录片《谁怕艾未未》在youtube上只有一个预览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2xTg4kz_Jw 完整版在这里 http://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ai-wei-wei/ 或者这里 http://www.viddler.com/explore/AWWNeverSorry/videos/6/

    *看完了片子, 艾未未妈妈说最怕别人欺负他, 他说欺负是必然的.他当然已经做好今天的准备.

    *对待spammer的最好办法是不理睬, 或者举报. 如果RT其内容, 客观上就起到了传播作用. spammer可能用机器在发消息, 而且它也可能随时修改自己的推特ID, 所以你的举报可能会无效. 总之, 不要理睬, 它在推特上就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力.

    *操那些政府机器, 你们会受到审判!!!

    *在推特上, 忽略不理睬是你拥有的力量, 因为信息流动如此之快, 垃圾得不到关注自然会消失

    *艾未未被消失不到24个小时就已经在推特上创造了多好几倍的信息. 比如, 一般一天我只发几条信息, 但是今天不到5个小时我已经发了将近五十条推. 艾未未积累的人品将会在社会化媒体中释放出来, 也许这点是河蟹们没有预料到的, 五毛当然会被信息的洪流自然刷走.

    *我觉得艾未未像是和独裁政府在玩一个游戏, 双方都不确定下一步的结果. 艾未未追求的是长远的, 所以信念也坚定, 自由民主毕竟是历史的方向; 而政府却追求的是眼前的, 因为它们也不相信独裁能长远. 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是社会化媒体对于那些大多数沉默着的影响.独裁政府也怕公众压力.

    *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是社会化媒体对于那些大多数沉默者的影响. 独裁政府也怕公众压力, 而社会化媒体是影响沉默者的有效途径. 当然, 这种影响也许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另外推友中也有很多创造性人才, 有些无法预料的抗议方法可能被提出和推广.

    *这一件恐怕是艾未未有史以来的最大作品, 而他在接触博客和推特的时候已经开始构思了. 作品有多伟大他也无法预料, 因为他只是其中一位最初推动者, 浪潮还在后面.

    *今天在海里游泳的时候带了一块冲浪浮板, 趴在浮板上等海浪的时候我有一种随波逐流的感觉, 当浪不够大的时候, 我能浮在上面, 但是浪的力量积聚到一定时候就会来一个大浪, 一不小心, 我就完全被浪盖住. 中国的独裁者们就在玩这样的游戏

    *其实他要是没有一颗善心, 这些危险完全可以不管.RT @BaoliDao: 记者:“你能理解为什么别人说你总是那么无所畏惧吗?”艾未未:“我怕的要命,不是无所畏惧,或许比其他人更要害怕。我之所以勇敢,是因为我知道危险就在那里,如果我不采取行动,危险会越来越强大。” #aiww

    *如果艾未未不失踪, 我今天可能不会在推特上说这么多的话. 他的失踪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性. 我们不得不和独裁者赛跑. 必须的.

    *如果为了我自己, 我可以选择移民, 可以和这个该死的政权断绝任何关系(包括批评), 但是我的家人朋友大部分还在中国, 而且我在中国的时候也得到很多(不认识的和认识的)人的帮助. 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不得不做些什么.

    *我妈妈也因为维权被警方带走过, 而且是半夜. 虽然觉得也不会对她怎样, 但是作为家人, 实在是非常担心的. 要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事情公开, 越多人知道越好. 警察也会感到压力, 这一回来自外面的压力, 到超过领导的压力的时候, 事情也就基本上解决了.

    *中共早死早超生,这样的话虽然解气,但可能还不如让周围的同事(特别是年轻人)认识一点艾未未有用. 艾未未在艺术上的成就和国际同行的认可是一点,他完全可以凭这点过上一般人羡慕的日子, 为什么还要做挑战独裁政权这样结果未知风险很高的事情? 我今天晚上就让两位室友认识了艾未未.

    *今天我还在facebook上转发了王丹寻找艾未未的帖子, 很快就得到了一个呼应, 她觉得不可思议. 我很欣喜她也关心艾未未.

    *从身边的人入手, 让漠然变为关注. 当然不会总是成功, 但是瓦解独裁必须让人认识到独裁的危害性, 可以从艾未未的遭遇开始: 一个世界著名的中国艺术家被打成脑出血, 还被消失. 独裁者害怕真相.

    *平时我说话都很少有RT, 今天有很多. 如果说这不是希望, 那么我不会熬夜到三天半还不睡觉了.

    *中共不是在走绝路, 中共就是绝路 #aiww

    *问了两个qq群, 只有一个人知道艾未未。但现在至少都听到过这个名字了。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不仅仅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更因为他在被关的时候得到了很多鸟儿的营救。#aiww

    人人都爱艾未未

    1
    我写了很多艾未未的文章,每次总以为这是最后一篇——再不写了,再不能写了,再写就太“那个”了。但每次看艾未未的博客又忍不住要说点什么,新的思考,新的兴奋,像打喷嚏一样不吐不快。我曾担心长此以往人们会怀疑我借名人出名(这是实名制博客最让人难堪的地方),但看到艾未未的粉丝那么多,我就放心了。在数量庞大的艾未未粉丝团里,我只是一个小喽啰。一个光荣的小喽啰。
    我很理解为什么总有人在艾未未的博客后面说:老艾,爱死你了。我感同身受。看艾未未的博客总是这样:一边笑,一边爱。这是很奇妙的事——女人爱艾未未,男人也爱艾未未。而且,毫不掩饰,超越性别。我甚至怀疑一部分密切关注艾未未动向的警察其实也爱艾未未,暗中希望他们的孩子能选择艾未未的思想而不是像他们一样软弱无能。从我个人来讲,艾未未虽然没让我变得像他一样勇敢,但至少我学会了勇敢地表达对勇敢者的爱。这也不失为一种进步。我们自己还不够勇敢,但开始懂得欣赏和鼓励勇敢了。这难道不重要么?
    对艾未未,我嫌“喜欢”太轻微,必须用“爱”才能表达内心隆重的敬意,只有“爱”才能配得上他的勇敢与付出,他的幽默与犀利,他的彪悍与柔软,这一切背后他美好的灵魂。我们还在继续学习和成长,使自己越来越配得上做他的粉丝,是的,我们不能一面表达对艾未未的爱,一面仍像从前一样懦弱地说话、做事。我们还太平凡,“爱”得脆弱,“爱”得无能,“爱”得残缺,让艾未未暗中失望和失落,但无论如何,这“爱”是真诚的,自发的,毫不矫情的,即使他不爱我们我们仍要去爱他的。

    2
    这的确很神奇,像我这样热爱文学且内心追随着许多世界大师的人,未必会写《爱苏格拉底》、《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却被一个叫艾未未的人彻底征服,自动充当他的粉丝(我曾经多么鄙视这个词啊),活像一个被现场气氛搞昏头的女歌迷,在台下又蹦又跳又尖叫,毫不掩饰,品相全无。但就是心甘情愿,痴心不改。所以,我严肃地问过自己,难道艾未未比得上苏格拉底,比得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得上雨果,比得上鲁迅?
    答案是不可比。前者或许会从后者那里获得精神给养,但后者永远无法代替前者的思考和行动。鲜活的、与时代同步的、与命运休戚相关的爱与思、表述与行动,永远都是先人的遗产无法替代的。无论那遗产多么厚重和珍贵,我们仍须拥有和完成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这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事实上,前人的精神恰恰是借助后人的思考与行动一次次复活,真正不朽。从这个意义上讲,艾未未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鲁迅。

    3
    艾未未又有自己独立的博客了,还加入一个叫“饭否”的新玩意,每天门庭若市,像一片自由开放的金色田园。对我这样的粉丝来讲,一日不逛他的博客便觉面目可憎,三日不逛便觉灵魂可憎。我还知道有个搞技术的家伙,一个重度的艾未未粉丝,在艾未未新浪博客关闭后立刻整出一个文件包,收录了艾未未关于汶川地震“公民调查”的所有博文,广为传播。如此未雨绸缪和作战速度,令人感佩。我们都爱艾未未。这种自动自发的爱,这种爱的力量和美,是不被爱的强权者永远无法拥有的荣耀。
    艾未未新浪博客被封杀是愚蠢的,斗争低级的,手法拙劣的,它除了暴露强权者的阴暗和无能,彰显艾未未的份量和价值,什么目的也达不到。事实上,它反而促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艾未未,那些或许还犹豫着质疑艾未未言行偏激的人开始信任他,因为不管你是否喜欢艾未未,你会发现:艾未未言行的光明磊落从来有目共睹,他所做的一切都不介意你去调查和推敲,也不介意你冷眼省视和继续观望。而那只封杀的手却是阴暗的、野蛮的,恨得牙直痒却不敢站出来公开对话。如果艾未未真的满嘴胡言、信口雌黄,且已经达到必须“封杀”的危害程度,那为何不直接批判其荒谬呢?国务院有发言人,各级政府有发言人,杨佳案、汶川地震等公共事件都有公共机构在操办,为什么要放弃揭发艾未未、澄清事实的做法呢?
    限制自由,钳制言论,是极权统治的典型特征,也是不信仰自由与真理的野蛮表现。然而,在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网络信息时代,让一个人彻底消失和噤声,不再像20年前那么容易。惶恐地推出“绿坝”的手法,有点像炮制《美国人权报告》一样拙劣,自暴其短,自取其辱。

    4
    我一次次纳闷,艾未未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让人总有不得不为他说点什么的冲动?像艾未未一样有民主意识、有批判意识、有抵抗意识的名人和知识分子,其实不是没有,柏杨,龙应台……他们都曾带给我们深深的思想震动,至今仍不可磨灭。但他们无一不是站在真理高处的建筑师,精密地构筑独立思想的大厦,不沾泥灰。艾未未既是建筑师,又是泥瓦匠。他不仅参与思考,还参与思考后的行动,密切关注和他的思考有关的重大现实——每一个普通公民的重大现实。
    包括我在内,我们很容易宣称——我爱真善美,我爱生命和自由,我爱正义和良知……优美的腔调说起来是容易的,谁不爱真善美呢?但鲜有人把这种腔调和现实结合起来扣问自己:杨佳的死符合正义吗?四川地震的那些事符合良知吗?我们所处的社会价值观和民众的习性是符合我们口口声声爱的真善美吗?如果我们不这样省视真善美在现实生活中的境况,不这样考量正义、良知与自己所处社会的关系,我们凭什么说自己爱真善美,爱自由和正义?那不过是借助这些语语打扮自己罢了。
    每次看完艾未未的博客走在大街上,呼吸着阳光和空气,觉得身处的世界还是很美好,有变革的可能。艾未未和更多的艾未未们,让我觉得感动和温暖,有了希望,哪怕这希望仍很微茫。

    5
    第一次看到艾未未在“杨佳案”之后点起蜡烛的行动,我深感不屑。这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一幅图片而已,又不是真正的光明。但是,第2张,第3张,第4张,第5张……第100张,第100张,你突然为自己的不屑感到羞愧,那蜡烛仿佛照亮我的丑陋、冷漠和麻木,我第一次感觉到这蜡烛很有力量,力量来自背后的坚持与相信——坚持去做一件他认为有意义的事,相信他做的这件事是有意义的。
    看艾未未的行为艺术,总忍不住放声大笑,我正是从他那里改变了对行为艺术的偏见。当他众目睽睽下朝大不列颠扔了一只42码的破鞋,当他光着身子用一个草泥马遮住私处向上跳跃,当他在胸前喷了一个FUCK站在天安门广场前,当他把自己的肖像PS成西服领带油头粉面和逮军胡锦涛并列在一起取名《本是同根生》……我实在忍不住要想向艾未未的想象力致敬,向他的幽默感致敬。它们带来的效果与昭示不亚于一篇尖锐的战斗檄文。
    看他的博文,睿智讥诮,将小丑的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无被还击之可能。邓玉娇案,他说:“防卫一定要过当。过档、过党,随你便,但是一定要过。”南康人掀翻警车,他道出种种含义:寻找反华势力、庆祝国庆六十周年、发泄不能来京送罗京的郁闷、给方静发信号、检查警车会否自燃、将支援巴东的警力留在南康、不能丢鞋只好翻车、达赖集团暗中策划……当说到“为艾未未制造消磨时间的话题”时,除了轰然大笑,你只能摇头折服,深深折服。所有滑稽的荒谬的大众的苦难的无奈的绝望的搞笑的事物被整合在一起,像一场文字的波普艺术。
    这就是艾未未。嬉笑怒骂总相宜。给他再高的赞美与敬意都不过分。对我来讲,爱艾未未就是爱生命,爱自由,爱自己。



    2009年6月24日于南京


    本文转载于: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6/8/2/39267.html

    建立这个博客的原因

    一直让我敬佩和喜爱的艺术家艾未未被当局拘留了。作为一匹草泥马,最欣赏艾未未的是他率真的性格,追求真相的勇气,以及持续不断的维权创新。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在如此溃烂的中国社会看到这样的人,我深受鼓舞。

    现在当局终于对他下手了。很多人开始行动。我也开始了。

    博客的名字则由这篇文章所启发。

    吉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