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漫长的路
1997.11
中国还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现代主义运动,这个运动的基础是人性的解放和人道主义的普照。民主政治、物质财富和全民教育是现代主义生存的土壤,这些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仅仅是理想追求。
现代主义是对传统人文思想的质疑和对生存处境的批判性思考。任何其它的不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化艺术活动通常是浅层次的——缺少精神价值的活动,而背离或貌似现代主义的创作,也仅仅是庸俗的复制。
现代主义不需要面具和头衔,它是觉悟者的原始的创作活动,是对生存的意义和真实处境的终极关怀,是对社会和权力的警惕、不妥协,不合作。觉悟来自于自我认识的过程,来自于充满了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和追求,来自于永恒的怀疑和困惑。
出于这种无畏,在现代主义作品中展示出不加粉饰的真实、恐慌、空虚和无聊。这不是一种文化上的选择——如同生命不是选择——这是一种对自我存在的关注,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基石,是认识上的终极目的。
对于存在方式和精神价值的思考是现代艺术的核心问题,面对鲜明而清晰的事实——生和死的必然,这种思考在原始冲动之后则是空虚、无聊的实在感。
这一切都走向一个必然的结果:认识生命之存在的庄严和荒诞。我们无法回避认识的发生,如同无法回避存在的真实性。
生命的实在的局限性和渴望突破的冲动,构成了梦想。这种渴望和为之的努力是生命的乐趣所在。
人注定是狭隘的经验论者,人背弃了自然状态的动物,在所有的路途中,人选择了最遥远、最漫长的路-——通向自我的路。
作出选择,是一个艺术家的自觉。这个选择与人的精神处境相关,与重归自我、追求精神价值相关。这个选择是哲学的。
在今天,一个痛苦的事实是,在引进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却无法引进精神的觉悟,无法引进正义的力量,无法引进灵魂。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一部蔑视个人价值的历史,是抹杀人性和灵魂的历史。知识份子的处境总是腹背受敌:代表侵略势力的西方强权文化和代表封建势力的陈腐意识结构,使中国知识份子处在一副左右为难的窘态之中。
近百年来的历次改革,都以对西方文化的依附开始,以对自身传统的妥协告终。简单的效仿和力抗争构成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毫无疑问,这艘古老的大船靠近了民主的岸边,沟通、认同、理解、容忍,的态度正在取代强制和排斥的手段。人们认识到,文化和精神上的极权主义、排它主义致使人的目光短浅、意志萎缩和精神品质低下。对观点的掩饰、对问题的回避都是对生存价值的怀疑和否定,这是对神灵的亵渎,对愚昧和落后的认同,对强权和不义的支持。
在今天的文化艺术中,仍然缺乏最基本的关注——艺术家的社会职能、觉悟和批判的独立性。
种种对语言的探讨、对手段和媒介的挪用、对方式和内容的抄袭,都难以掩饰艺术家在自我觉悟、社会批判和独立创作上的缺陷,暴露出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市侩作风,反映出精神价值的贫乏和品味低下。
将对“潮流”的关注转变为对个人方式和问题的关注,将对形式的探讨转变为对生存处境、精神价值的探讨,艺术才能有所觉悟。这漫长的路。
1997年11月《灰皮书》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